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宜春日报

美籍华人刘德馨一家接力奖助家乡学子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熊晓原报道:近日,高安市第十一小学和第五小学分别举行奖学助学仪式。20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人获得500元奖助。至此,由美籍华人刘德馨女士一家出资,委托其亲人武廓先生办理的奖学助学活动已经不间断举行了26年,受益学生1744人,奖助金额达35.59万元。

刘德馨女士原籍高安市筠阳街道茜头村,其夫李忭荪原籍上海。新中国成立前,两人就读于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后两人缔结连理,1949年赴台湾生活,后举家移居美国。他们先后生育五女一子。刘德馨女士一直居家相夫教子。

1983年,刘德馨女士携丈夫回到阔别34年的家乡高安省亲。在瑞州街道南浦武家村,她辗转找到亲侄子武廓,两人相见既惊且喜。刘德馨女士首次向亲人表达了为家乡做点公益的愿望。

2000年,刘德馨女士与家人时隔17年再次回到家乡。她与武廓商定,从当年9月开始,她每年出资1万元人民币,分别给予娘家所在的茜头小学和外婆家所在的南浦小学各5000元,用于奖励学业优秀的学生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具体由武廓与两所学校评定奖助对象,确定奖助金额,并举办发放仪式。

武廓先生当年是高安市粮食局干部。他十分郑重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并向姑姑承诺一定把好事办好,不辜负姑姑的良苦用心。

26年来,即便在退休以后,武廓先生仍然遵照姑姑的心愿,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奖助1744名小学生及大学生,总金额达35万余元,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尤其是经省、市各级主流媒体报道后,刘德馨女士的爱心善举更是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赞扬。

26年间,两所小学虽历经多次撤并变迁,但经武廓先生牵线搭桥,刘德馨女士奖助家乡学子的善举一直没有间断,1679名小学生感恩在心;2009年后,考虑到家乡部分升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学子家庭条件不好,学业艰难,刘德馨女士扩大奖助对象,对他们给予雪中送炭的帮助,资金也随之增加,先后有65名准大学生得到及时资助。

武廓先生热心公益,满腔热情,一丝不苟,对每年奖助学生的名单、资金、照片等资料均建档留存,并及时向姑姑汇报,让姑姑全家颇感欣慰。

2005年,刘德馨女士带着同样富有爱心的女儿李清瑗又一次回乡省亲。她嘱咐女儿,今后要用心用情支持此项工作,将这根“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2018年八九月间,97岁高龄的刘德馨女士弥留之际,在武廓的见证下,指定她百年后奖助家乡学子的善举由李清瑗出资、武廓协助完成,她便可以含笑九泉。

从2019年开始,李清瑗秉承母亲的遗愿,经武廓先生操办奖助学子的善行接续开展。

26年来,广大受助学子学业圆满、事业有成后,纷纷以不同形式表达对刘德馨女士一家人的感恩,积极回馈社会,将刘德馨女士一家关爱家乡学子的奉献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