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临江的门,就像揭开一轴泛黄的古画。墨香里浮动着1400年的光阴,每一笔都是历史的注脚。这座始建于唐武德八年的古镇,曾是军、路、府署、道台的治所,在明嘉靖年间跻身全国33大工商课税重镇之列。南唐升元二年升格为清江县,宋淳化三年置临江军,元至元十四年改为临江路,明洪武二年易名临江府。清江县治设于临江长达1013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成为赣鄱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韵篇:时光在砖缝里生长
临江的砖瓦会说话。大观楼的飞檐挑着千年云彩,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幽蓝,仿佛能看见古代官员登楼远眺,看赣江千帆竞发;万寿宫的榫卯间藏着天地人神的默契,香炉里的青烟袅袅,将祈愿送入云端;钟鼓楼的基石上,“一层还在天里头”的民谣被岁月磨得发亮。南朝的风轻拂过萧滩镇的竹篱,唐宋的月光曾在临江军的衙署徘徊,明清的商幡至今仍在赣江的涛声中摇曳。
这里曾孕育了“维崧堂”的王安石,见证了朱熹在清江书院的讲学,留下了苏东坡在“鞭子街”的放歌,铭记着文天祥在“明德堂”的题匾。临江镇文博馆里,青铜器的绿锈是岁月的指纹,陶片上的刻痕是先民的日记,古籍残页间的蝇头小楷,分明还留着驿使策马的扬尘。明嘉靖年间,湖西分守道的官印在文书上落下朱砂,十门九坊的城池里,商队的马啸与船夫的号子日夜交响,让临江成为“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之外,又一颗璀璨的商运巨星。
奋进篇:敢向潮头立的千年风骨
“一个包袱一把伞,出门三年当老板。”临江人的骨子里,刻着“闯”字的基因。自隋朝起,此地药市、药店已具规模。千百年来,孕育出底蕴深厚、闻名全国的“樟帮”流派。明清时,木帮汉子扛着木筏顺流而下,在长江流域写下“临江木帮甲天下”的传奇;南京的港口曾泊满标着“临江会馆”的木棑,三四华里的江面浮着墨绿色的森林。
这份闯劲在新时代续写新章。工业园区里,塔吊舒展长臂,智能生产线吞吐着时代的风云;食品加工、中药材种植、机械制造等产业蓬勃兴起。临江镇荣耀登榜,跻身全国千强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挺进中部百强镇。村村通的水泥路像银线串起珍珠,夜晚绽放的路灯是落在乡间的星星,而“我俚临江府”的民间春晚,正将这份奋进的豪情,唱给更广阔的天地聆听。
温情篇:巷弄里的烟火长卷
青石巷深,苔痕浅印,临江的温情藏在每一声“恰哩么”的问候里。老婆婆坐在门槛上择菜,菜叶掉进竹篮的声响,与远处LED上流淌的歌声应和。几个孩童踏着飞轮追逐跑过,惊起檐角的麻雀。
每逢过年,悠长的青石板上摆开长桌宴,东家的包面、西家的谷酒、南门的豆腐、北街的冻粉,在瓷碗里碰出细碎的话语,映着每张笑出皱纹的脸。河边码头上,藏着临江人热情的笑靥;遇着远行的游子,总要塞把家乡的泥土;见着落难的路人,定会腾出半间厢房。这种温暖,是砖缝里钻出的野花,是瓦檐下悬着的冰凌,是寒冬里的一炉炭火,是炎夏中的半块西瓜……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泛着粼粼的光。
红色篇:土地里的热血印记
1930年的枪声,是刻在临江骨血里的胎记。彭德怀率红军队伍踏碎了长夜,苏维埃政权的红旗在“清江户部”旧址的屋顶上猎猎作响。在庄严的茹真堂,张震将军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指战员罹患急疾,镇上名医“宝丰胡子”星夜采药救治,分文不取。
老人们说,当年红军借住的老屋里,土墙上还留着战士用炭笔写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合作社的旧址前,仿佛还能看见妇女们纳鞋底的身影,一针一线都缝着对新生活的向往。红色,是临江土地里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让这片土地在岁月的风雨中始终挺直脊梁。
活力篇:传统与现代的温柔和弦
晨光熹微,袁河之上,两座并肩而立的大桥倒影如画,与岸边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交相辉映,仿若一场跨越千年的深情对望。工业园区内,智能机械臂起落有序,节奏分明,与古镇小巷中篾匠编织竹筐的灵动手势遥相呼应,奏响奇妙的韵律和弦。“一屏观全镇”的智慧系统蓝光闪烁,却也不忘为那百年老井点亮一盏守护的灯。清江中学的课堂里,VR设备精彩地演示着分子结构,引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奥秘;而窗外,香樟树依旧飘散着唐宋的墨香,古韵悠悠,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传承。
夜幕降临,古街的灯笼次第亮起,那柔和的光芒照亮了老字号店铺的古朴匾额,也映红了奶茶店的时尚玻璃窗。文化活动中心的投影在广场上流淌,孩子们在光影中追逐嬉戏,年轻的、年老的人们在舞步里绽放笑容。在这里,时光仿佛打了一个温柔的结,传统与现代手牵手,旋起一支轻盈而浪漫的华尔兹。
舌尖篇:味蕾上的乡愁地图
临江的清晨,是从一碗包面开始的。师傅的手快得像在绣花,面皮在掌心摊开,肉馅轻轻一抿,指尖翻飞间,元宝似的包面便落进竹筛。沸水翻滚,包面在锅里沉浮,如同临江人在商海的拼搏,起起落落间,终得一碗鲜香。
米粉铺前,米粉在沸水里打个旋儿,捞进蓝边碗,浇上熬了整夜的骨汤,撒把酸豆角、萝卜干、葱花,红的辣油、绿的香菜、白的米粉,在晨光里蒸腾着热气。金秋时节,红橘园里一片橘红,摘下一颗,咬破薄皮,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混着阳光的味道。寒冬腊月,谷酒作坊飘出醇厚的香,烫一壶酒,就着炒花生,听老人讲临江府的传说,酒入喉间,乡愁便化作了眼底的温热,静静等待着与懂得的人,共赴一场千年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