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县以硬核担当书写民生实事“温馨答卷”
日期:09-22
本报讯 李开水报道: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民生答卷铺展的时刻。走进奉新县,一股沁人心脾的民生暖流扑面而来。停滞多年的“烂尾街”西门金街重现生机;城乡中小学教室空调送出习习凉风;南潦河畔公益性天然泳场回荡着欢声笑语……一幕幕鲜活场景,正是该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真实写照。
直面历史遗留,纾解民生之忧。变化,始于直面矛盾的担当。面对近二十年未能打通的西门金街梗阻点,县委县政府将其列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工作专班“跑断腿、磨破嘴”,一遍遍上门讲政策、拉家常,最终成功拆除8户4栋老屋,打通这条“堵心街”。
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投资10亿元的铜锣湾广场项目因股东纠纷停工,上千户业主心急如焚。该县迅速组织17个部门成立“保交楼”专班,千方百计推动项目复工。连“水墨林溪”等多年“办证无望”项目也迎来转机,60多本不动产权证陆续发放到业主手中。“这不只是一本‘房产证’,这是等了这么多年的‘心安’!”业主占亮亮激动地说。截至目前,该县3000余户家庭拿到属于自己的“红本本”。这背后,是一场场协调会、一次次上门沟通,更是政府挽起袖子、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决心。
聚焦急难愁盼,办好关键小事。既化解历史“旧账”,更回应民生“期盼”。针对家长反映的“高中难考”,该县教体局联合相关部门扩学位、增名额。今年普高招生增加750个,录取率从56%大幅提升至75%。“提升普高入学率是件大好事,会让更多孩子在教育方面提升自己。”学生家长曾烈菊说。
该县投入1945万元为41所公办中小学校安装空调1642台,并进行高低压线路改造,“恒温课堂”惠及3万余名师生。“有了空调之后,上课温度十分适宜,更能静下心听老师讲课。”赤田学校学生刘泽航说。该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徐斌表示:“空调安装看似是‘小改善’,实则是关系师生学习生活的‘大民生’。”
同步推进的还有投资1.8亿元的奉新一中提升改造工程,新宿舍、新食堂、新体育馆加快建设,新增3000余个停车位缓解接送拥堵。总投资1.52亿元的城区排水防涝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一期)涉及道路长度9千米,目前已完成洗沙路、冯川路、奉新中大道等路段改造,城市“里子”更实、“面子”更靓。
创新服务举措,传递城市温度。民生“小事”就是政府“大事”。今年7月,该县依托南潦河生态优势,历时25天打造安全、舒适、免费的公益性天然泳场,日均接待超3000人次,“游得安心、玩得开心”成了当地市民夏日新体验。“过去游泳想要安全只能去室内泳馆,一次就要几十元。现在这里免费开放,真是惠民利民的大好事。”市民王怡婷说。
该县还创新设置19处便民服务点、上百个“潮汐车位”,积极发展“后备箱集市”,“烟火气”与“文明风”并肩同行。就业服务更靠前。该县特别推出“小专岗”模式,开发“定制岗”“弹性岗”“微型岗”1286个,帮助2300余名困难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稳定就业,留存率达82%。“我们把岗位送到菜市场、医院、夜市,让就业不再‘跑断腿’。”该县人社局局长帅小妹说。
尤其暖心的是“奉心育苗”项目。该县通过构建覆盖健康体检、学业支持、心理疏导、就业扶持等方面的帮扶体系,用心用情守护全县17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孤儿的成长星空,“政策温度”正转化为陪伴和支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打通“堵心路”到圆梦“读书郎”,从消弭“野泳忧”到守护“摆摊人”,奉新县以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诠释“新官理旧账”的担当,践行“群众所盼、干部所为”的承诺,以硬核担当奋力书写民生实事“温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