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宜春日报

三产深度融合 村企携手共赢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三号码头露营桨板基地

趣野露营桨板基地

江西省深正通农牧业有限公司航拍全貌

华坊菌菇基地航拍全貌

华坊菌菇基地正在装卸菌棒

金秋靖安,层林尽染;宝峰大地,活力迸发。走进靖安县宝峰镇,食用菌大棚里菌棒整齐排列、孕育希望;智能化养殖场内红灯闪烁、机器轰鸣;北河河畔浆板竞渡、民宿满客……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铺展。近年来,宝峰镇锚定乡村振兴总目标,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以食用菌全产业链为核心驱动,以智慧农业为强劲引擎,以文旅融合为特色抓手,走出了一条三产深度融合、村企携手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科技赋能农业

传统养殖场变身“智慧工厂”

“大家看,这些红灯可不是普通照明,是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精准调控光照的‘智能卫士’,能让蛋鸡始终处在最佳生长环境里。”在该镇智能化养殖场内,江西省深正通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郭燕明指着鸡舍内悬挂的红灯,介绍起养殖场的“黑科技”。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全链条智能管理系统正实时采集养殖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以及蛋鸡体重、采食、产蛋等数据,数据经5G网络瞬时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完成饲料投喂、环境调控、鸡蛋收集等流程,全程无需过多人工干预。

“以前养3万只鸡,得8个人围着转,忙得脚不沾地;现在科技助力,14.6万只鸡仅需4人管理,效率提升太明显了!”郭燕明的语气里满是自豪,“依托‘政企学研’合作,我们引入5G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后,不仅人工效率提高400%,鸡蛋日均产量还增长超30%,蛋品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9.5%。现在企业年产鸡蛋3600余万枚,年产值突破1800万元,还成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咱们宝峰的高端富硒鸡蛋,正源源不断地端上大湾区市民的餐桌!”

科技红利不仅让企业受益,更惠及周边百姓。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我们整合58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企业一起建了1600平方米的现代化蛋鸡育雏车间,直接提供20多个稳定就业岗位。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集体参与’的利益共享机制,村集体以资产入股,每年能增收5万多元。更让人高兴的是,10多名村民经过专业培训,成了懂技术、会操作的‘数字养殖员’,月工资都超过了5000元,真正实现了企业发展、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三方共赢。”

全链布局食用菌

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这一片都是我们的菌菇种植基地,现在正是菌菇生长的关键期,再过段时间就能丰收了!”在该镇华坊菌菇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边查看菌棒生长情况边介绍,“食用菌产业是咱们镇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这些年,我们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全链条发力,让小菌菇成为了村民的‘致富伞’。”

在生产源头,该镇大胆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多元合作模式,以江西三爪仑绿色食品公司为产业龙头,以华坊四季绿公司为示范标杆,积极培育一批技术过硬的种植大户,引领食用菌种植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大步迈进。

在加工环节,产业升级的步伐铿锵有力、持续加速。三爪仑绿色食品公司负责人茅义林指着正在建设的自动化生产线说:“我们正在推进生产设备自动化改造,旁边的菌棒厂也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年产菌棒能达200万棒,给种植端提供稳定保障。另外,我们还计划建林下科普教育基地,争取3年内产值突破1亿元,朝着全市雏鹰振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目标努力!”从单一种植到“菌棒生产+精深加工+科普教育”多业态融合,该镇食用菌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升,产业链条愈发坚实。

销售渠道上,“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格局已初步形成。镇里负责电商推广的工作人员介绍:“线上,我们和国内知名直播平台合作,搞食用菌专场直播,今年争取线上销售额突破500万元,让‘宝峰菌菇’的名气再响一点。线下,我们和福建、安徽等食用菌主产区深化合作,还把产品送进了山姆、华润等高端商超,现在正全力争创区域公用品牌和靖安香菇国家地理标志,让菌菇卖得更远、更俏、更值钱!”

文旅融合发力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网上看到宝峰镇的水上项目好玩,这次特意从南昌过来,体验了桨板、竹筏,还在河边露了营,设施很完善,一点不拥挤,回去肯定要推荐给朋友!”刚结束桨板体验的南昌游客万女士,兴奋地向笔者分享自己的游玩感受。

该镇坐拥优质水资源与优美生态环境,近年来不断做活“水上文章”。每年6月至8月神仙谷漂流开漂时,日均接待游客约1000人次,高峰时达2000人次;河心洲、大横直河流域的6个露营桨板基地虽处于起步阶段,却已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6个露营桨板基地解决周边村民就业80余人,日薪200元至300元。同时,我们计划对接龙头企业,对整段河道进行统一规划、运营,完善基础设施,让桨板成为靖安水上旅游的新名片!”该镇文旅工作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民宿产业同样是该镇文旅融合的亮眼名片。全镇现有26家特色民宿,拥有上千张床位,溪真、水岸边等依水民宿,凭借山水风光和配套泳池,节假日入住率超80%,国庆等旺季更是达95%以上。“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客房都得提前预订,游客来这儿不仅是住民宿,更是享受乡村的慢生活。”溪真民宿老板笑着说。目前,新引进的力科达云宿项目已完成土地摘牌,山野、瑶山居等民宿正加快建设,宝峰书院云湖顶宾馆建设稳步推进,民宿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产业兴则乡村兴,百姓富则乡村美。如今的宝峰镇,食用菌大棚里孕育着增收希望,智能养殖场里跳动着科技脉搏,文旅项目中洋溢着欢乐气息。“我们会继续深化三产融合,让产业更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该镇乡村振兴负责人黄永强坚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