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业委会“当家” 老旧小区“逆龄生长”
日期:09-12
清晨的铜鼓县永宁镇西湖小区,刚买完菜回来的张阿姨,笑着向正在巡查的盛陆零打招呼:“盛大姐,又在忙什么呢?”65岁的退休党员干部盛陆零摆摆手答道:“看看新换的路灯亮不亮,晚上别绊着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西湖小区成立以盛陆零这样的党员为骨干的“红色业委会”,正用实际行动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西湖小区是该镇花园社区的一个典型的“多元化”小区,人口多、成员杂、长期无物业管理,近2000名居民长期面临着“九龙治水”的管理困境。
“以前小区管理重任主要压在社区,但是我们社区管辖10多个小区,实在无法面面俱到。”花园社区党组织书记徐忠平回忆道,“2020年一次环境整治,仅西湖小区就清出20多车垃圾。”
2021年,借助老旧小区改造东风,西湖小区完成了多项基础设施升级,但长效管理仍是难题。为提升小区自治能力,该镇尝试推动业委会全覆盖,但治理效果参差不齐,像西湖小区这样的“复杂小区”,第一届业委会明显感觉管理“吃力”。
转机发生在2023年。社区在西湖小区打造“红色驿站”,联合双联双服务单位、派出所,在小区动员党员和热心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成立“红色业委会”,并结合实际成立小区党支部。新一届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超50%,小区治理终于有了“主心骨”。
盛陆零在小区居住了20多年,拥有17年党组织书记经验。担任西湖小区西区业委会主任后,她每天在小区巡查,听民意、察实情。今年春节前,西湖小区1栋出现化粪池堵塞,盛陆零二话不说先找人维修再凑费用。“过年不能让大家堵心。”疏通后,她挨家敲门解释,两天收齐维修费。居民刘秋平称赞道:“盛大姐自家春联都没贴,先帮我们解难,这样的业委会我们信得过!”
“来,坐这休息休息!”在西湖小区东区,业委会主任邱文正招呼几位老人坐在新添置的10张石凳上。这些被居民称为“议事凳”的石凳,是他去年特意申请的。“以前大家蹲在路边聊天,既挡路又不安全。”他说。如今,石凳成了民意“信息站”,谁家水管坏了、哪盏路灯不亮了,都在这里聊一聊、解决好。
在红色业委会的带动下,西湖小区涌现出多个志愿服务品牌,最受欢迎的当属“帮帮团”。这支队伍汇聚业委会成员、网格员、物业人员和热心居民,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专解生活难题。业委会不仅组织“帮帮团”进小区代缴水电费、上门为老人年检,还能维修家电、磨刀理发。要是遇到突发情况,“红色驿站”里还备着雨伞、药品等应急物资,打24小时应急专线,“帮帮团”1小时内准到。碰上难办的事,小区党支部会组织业委会、居民代表等进行投票,全程公开透明。
腿脚不便的周爷爷和王奶奶是“帮帮团”重点关照对象。4月底,周爷爷需要去医院拆线,但子女都在外地。“帮帮团”成员轮流接送,还帮他们老两口代购药品、打扫卫生。今年夏天,业委会还通过法律援助,帮助王奶奶成功追讨到了子女的赡养费。
作为城关镇,该镇是老旧小区“改造+治理”的主战场。近年来,该镇以基层党建“书记领航”行动为抓手,推动“红色业委会”建设,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议事有阵地,休闲有去处,困难有人帮,服务有人管。”永宁镇党委书记罗林云说,“红色业委会不仅明确‘谁来管’,更明确‘怎么管’。居民满意是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
从“各扫门前雪、遇事没人管”到“众人齐参与、难题合力解”,随着治理成效显现,居民参与热情和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如今,这个曾经的老旧小区正“逆龄生长”,以“红色韧性”书写城市更新篇章,为基层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