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宜春日报

干部“沉下去” 满意“浮上来”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年来,高安市大城镇始终将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面对基层矛盾叠加交织、风险传导迅速的特点,镇、村干部坚持主动排查、及时介入、持续跟踪、深度调解,以多元调解机制有效破解多起“沉睡”多年的难题,避免矛盾纠纷扩大、激化,牢牢守住了平安底线。

历时攻坚 厘清地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大城至黄沙公路新建项目启动伊始,因征地划界不清晰,相邻两个村民小组爆发了激烈争执。双方人员聚集现场、情绪激动,眼看群体性冲突一触即发。

依托日常网格巡查,该镇镇、村干部提前捕捉风险信号,组成专班及时介入调解。面对年代久远、凭证缺失、多人口头描述互相矛盾等复杂状况,该专班人员多次前往南昌市新建区西山镇、高安市祥符镇等地寻访在外务工的知情人士,走访镇、村长者以还原历史原貌。在20余天的时间里,组织10余次现场座谈和6轮实地指界,将数十年前的协议与现有图纸进行核对,形成了扎实可靠的证据。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共识,明确了地界,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一桩可能升级为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

多方协同 破解权属僵局保障合法权益

村民邓某早年与村民小组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并投入2万余元进行地块平整,但因该地处于历史预征范围,权属关系错综复杂,后被项目方转租第三方,致其陷进投入尽损、维权无门的困境。

该镇综治中心与司法所在矛盾排查中发现了该隐患,迅速建立专案调处机制。工作人员一面安抚当事人情绪,一面搭建多方协商平台,厘清法律和政策关系,反复与项目方、现承租方及村组代表沟通,克服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利益冲突交织的障碍。历经一个月沟通协调,最终达成了解决方案:项目方与村组共同补偿邓某的损失。邓某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有效避免了一起合同纠纷引发的矛盾升级。

温情疏导 修复家庭安宁阻断重复信访根源

村民邓某因生活压力大,长期频繁拨打12345热线进行无效投诉,月均超百次,并在家中对年迈父母言语威胁、摔砸物品,家庭关系极度紧张。

面对这一信访与治安风险交织的难题,镇、村干部连续数周利用傍晚和周末时段上门,避开当事人情绪高峰,耐心倾听邓某父母心声,细致讲解专业治疗的政策与安全保障,逐步消解其恐惧心理。最终邓某父母放下顾虑,同意将邓某送医,恢复家庭安宁。至此,持续多年的高频无效投诉从源头得到化解。

从征地区分地界的“剑拔弩张”到租地纠纷的“圆满解决”,再到高龄老人的“久违安宁”,该镇用一次次主动作为,将矛盾化解于基层、阻断在萌芽阶段。一个又一个案例表明,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预判风险、及时化解。该镇健全“排查—介入—化解—回访”闭环机制,推动干部“沉下去”,让矛盾“化解掉”,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营造了和谐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