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宜春日报

玩水后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拖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6岁男童感染“食脑虫”后去世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也让“食脑虫”这个可怕的名词进入大众视野。“食脑虫”究竟是什么?真的会“吃”人脑吗?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下面就带大家揭开“食脑虫”的神秘面纱。

“食脑虫”并非真的虫

“食脑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虫子,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生物——阿米巴原虫。其中,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双核匀变虫这三种致病性较强,可感染大脑,引发原发性脑膜炎,迅速破坏脑组织,因而被称为“食脑虫”。

它们主要分布在自然水体和土壤等野外环境中,可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的上皮细胞侵入宿主大脑,引起原发性脑膜炎或肉芽肿性脑膜脑炎,虽不会真的“吃”大脑,却能消化溶解脑组织,导致宿主死亡。

感染阿米巴原虫后,初期主要表现为嗅觉异常、发热、呕吐、头痛等,易被误诊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随着疾病进展,患者会出现颈部僵硬、意识模糊、癫痫和幻觉等症状。

喜欢淡水湖泊,存活力强

阿米巴原虫是一种真核单细胞生物,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其包囊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51℃~65℃环境下可以存活8个月,零下20℃环境下能存活4个月以上。它分布广泛,通常生活在温暖的淡水和土壤中,喜欢湿热的环境,平时以细菌为食。当人们在被污染的水中游泳时,它会通过鼻腔沿着嗅神经上行,“骗”过免疫系统,最终达到中枢神经系统,不仅会破坏脑组织,还会刺激免疫细胞过度反应,最终导致严重的脑出血和脑水肿。

预防感染牢记以下措施

在新鲜的脑脊液标本中发现该寄生虫滋养体是最快速的诊断方法。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科学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感染病例都与游泳、沐浴、水中劳作或者使用污染水清洗鼻腔等行为有关。为有效预防感染,应避免接触不熟悉的水体,如野外的溪流、河滩、池塘和不正规的泳池等;游泳时应正确佩戴泳镜和鼻夹,不要搅动水下的沉积物;需要清洗鼻腔时,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医用海盐水、烧开后的温水,不建议直接用自来水。如果游泳、戏水后出现头痛、呕吐、发热、嗅觉异常等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