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宜春日报

带你了解心脏搭桥手术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手段。很多人听到搭桥二字,会好奇它究竟搭在哪,又是如何重建生命通道的。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这项手术的基本原理及具体过程。

术前准备

心脏搭桥手术的成功基础在于术前的周密准备,这一过程始于关键且精准的心脏血管测绘——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医生能像探地雷达一样明确堵塞血管的位置,一般来说,狭窄超过70%或影响主干的重要病变就需要搭桥。同时,辅以心脏超声和心肺功能评估,即心脏功能、全身耐受力和合并症风险。

明确“建桥”的必要性后,紧接着是优化“施工基地”。例如要求患者戒烟、控糖、降压、降脂等,为后续操作创造安全环境。同时,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和患者个体特质,精心选择“建桥材料”,一般优先选用胸腔内壁的乳内动脉(尤其用于最重要的左前降支),其卓越的长期通畅性无可替代;若需更多桥血管,则考虑取材便利的腿部大隐静脉;对于“桥梁”需长久服役的年轻患者,手臂的桡动脉因其更好的中期效果也进入备选行列。

手术流程

心脏搭桥的流程如同架设“生命立交桥”,先沿胸骨正中切开约20厘米切口进入胸腔,随后尝试创造稳定操作环境。传统方法需连接心肺机(体外循环系统)并注入停搏液使心脏暂停,现代不停跳技术则使用特制稳定器在搏动的心脏上局部固定目标血管,同时采集桥血管。

最关键的步骤是显微吻合,将桥血管一端精密缝合在主动脉根部(血液源头),另一端精准连接至冠状动脉阻塞病变的远端(缺血心肌区),构建血液新通路。吻合后立即检测桥血管血流确保通畅。使用心肺机则逐步撤除使心脏复苏,并用钢丝固定胸骨,完成“桥梁”的架设。

术后恢复

患者术后会被送入重症监护室,需24~48小时持续监测心电、血压及桥血管血流信号,确保新通道即刻平稳承载血流。脱离危险期后,医生会立即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严控血栓形成,如同铺设防滑层。同时,强化降脂、降糖、降压等治疗,从源头延缓桥血管及自身血管的老化破损。术后24~48小时,患者可在监护下开始床旁坐起、呼吸训练,防止肺部淤塞;术后3~5天可尝试离床短距离行走,逐步恢复心脏功能。此外,贯穿全程的严格控烟与健康管理才是延长这座生命通道寿命的根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