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杨靖宇将军:
展信安好。
今夜,窗外星河低垂,夏虫轻鸣。我与十岁的儿子刚刚又一次看完电影《步入辉煌》,屏幕暗去,他稚嫩的脸上还挂着泪痕,而我的心中却波涛汹涌。作为一位母亲,一位历史教师,更作为一位从未忘记来路的中国人,我提笔写下这封穿越时空的信,愿微风能捎去我们最深切的敬意与思念。
将军,您可知道?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您用生命守护的这片土地,已是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电影中您饮冰卧雪、孤身血战的画面,每一次看,都仍如重锤击胸。您牺牲后,日军剖开您的胃,发现里面只有草根、棉絮和未消化的树皮。那位残忍的指挥官也不得不低头致敬,称您为“真正的巨人”。这个细节,我每一次在课堂上讲给孩子们听,他们都表情凝重,眼里含泪,教室里寂静得能听见心跳声。我深知,那不是历史的尘埃,那是一团火,从1937年的冰天雪地,一直烧到今天,烧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您和您的战友们所代表的“不畏强暴、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在一代代人的血脉中奔流,绘就了今日中国的模样。
将军,您看——
那不畏强暴的铮铮铁骨,正化身成今日科技攻坚的勇毅。昔日,你们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今日,我们的科学家们面对的是西方技术的高墙深垒。没有光,就自己造;被封锁,就自己闯。从北斗组网到“嫦娥”探月,从凌晨三点实验室的灯光到反复失败仍不放弃的手稿,那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如同您当年在林海雪原中一般,在无人知晓的实验室里,啃着最硬的“干粮”,进行着最艰苦的“战斗”。
那百折不挠的坚韧不拔,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我的丈夫,一位普通的林业工作者,此刻正坚守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一头扎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他所在的村子,曾因群山环绕、土地贫瘠困住发展的脚步,一如您当年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的模样。他们要攻克的难题是产业薄弱,手中的钥匙是技术、是理念、是日复一日的扎根。他常在电话里告诉我,如何教村民种经济林筑牢生态家底,如何为山货打通销路激活乡村活力。他说,有时会因进度缓慢感到乏力,但一想到先辈们在那般绝境中尚且不屈,他又有什么理由退缩?这何尝不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新坚守”?你们用牺牲换来了山河无恙,他们用汗水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机,让无恙山河在新时代里愈发欣欣向荣。
那血战到底的浩然正气,已融入民族的精气神,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闪耀。我的学生们,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会在听到您的故事时热泪盈眶,会因中国运动员夺冠欢呼雀跃,会为不公正的事挺身而出。消防员逆行救灾、戍边战士坚守边疆……这份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都是您留下的最珍贵的种子。
将军——
我和孩子已经约定,明年暑假,要带他去东北,去看那片您战斗过的黑土地。我们不只要看今日的富饶辽阔,更要告诉他,这里的每一捧泥土,都曾浸染过英雄的鲜血;今日的每一缕炊烟,都源于您和您的战友们当年不屈的脊梁。
愿这封信穿过八十八载风雪,抵达您曾浴血守护的时空,让您看见:您当年守护的后世,再无硝烟,却仍有人循着您的足迹前行。在山林间里、在讲台上、在实验室中,在祖国每一寸需要坚守的土地上,都揣着和您一样百折不挠的劲儿。您点燃的火种,永远是我们前行的光。
此致
敬礼!
一位永远铭记您的人:龙冬华
202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