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宜春日报

殴打记者损坏设备 错上加错毁前途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19日晚,昆明市广播电视台春城民生频道栏目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当天上午10时,该频道栏目两名记者前往假日城市小区采访市民吉先生的装修纠纷,遭施工方辱骂推搡,摄像机受损、女记者受伤,警方正在调查处理。(据8月20日澎湃新闻)

装修超期违约,本是企业理亏。面对房主维权和记者采访,非但不反思整改,反而对记者拳脚相向、摔毁设备——昆明市这家装修施工企业的操作,堪称错上加错的典型。

企业的第一重错,是违背契约精神。装修合同白纸黑字,工期约定清清楚楚。市民吉先生的装修纠纷,核心是企业未能按时履约。市场经济的基石是诚信,合同是市场主体的“宪法”。连基本的工期都守不住,这样的企业本就该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更严重的错,是对新闻采访权的公然践踏。记者采访是履行社会监督职责,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我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新闻记者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施工方辱骂推搡记者、损坏摄像机、致女记者受伤,这哪里是处理纠纷,分明是挑战法治底线。

近年来,记者被打事件时有发生。从报道环境污染遭围殴到调查假货市场被威胁,暴力背后往往藏着不可告人的猫腻。2021年河南省某县记者采访污染企业遭殴打、2022年浙江省某开发商抢夺记者手机、今年7月湖南省记者被企业老板摔相机抢手机,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某些企业面对监督时的“应激反应”——不选择正面回应,而诉诸暴力。这种“鸵鸟心态”暴露被采访对象法律意识淡薄。古人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企业遇到问题,该做的是反思自身过错,而不是试图堵住别人的嘴。

(余明辉 作者为河南公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