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市场里设立招聘摊位,在医院走廊张贴岗位信息,甚至将政策咨询台搬进夜市——奉新县正以一系列灵活创新的就业服务举措,把岗位送到百姓身边,用“小专岗”托举起民生大幸福。
每天清晨赶早市买菜,下午准时到医院治疗,曾是万小青雷打不动的生活轨迹,直到一次在医院宣传栏看到一张粉色岗位推介单,她的人生迎来转机。“以前觉得我这双手做不了什么,只能靠低保。”万小青说,“那天看到招聘信息说可以弹性工作、缴纳社保,我试着打电话,没想到第二天就上班了。”
万小青口中的岗位,是该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推出的“定制岗”。该中心就业专员小闵至今记得第一次上门走访时的情景:“看到她双手肿大变形,我立刻在笔记本上标了个五角星——这个必须优先安排。”经多方协调,社区专门为万小青腾出一个公益岗位,允许灵活安排工作时间,让她既能兼顾家庭和治疗,又能获得稳定收入。
这样的个性化就业服务,在该县并非个例。当地创新推出“潮汐式”招聘模式,让就业服务跟着百姓的生活节奏跑——清晨的菜市场,招聘摊位推介家政、物流等岗位,方便买菜的居民顺路咨询;傍晚的步行街,兼职和技术类岗位信息琳琅满目,等待下班族驻足;就连社区门口也常设“微型招聘点”,让宝妈们接送孩子之余,就能面试居家办公的工作。
“孙子刚上幼儿园,我想找一份上半天班的工作。在小区门口一问,正好超市有上午垒货的活儿,不耽误接人。”求职者钟爱梅满意地说。求职者熊丽红也感慨道:“以前找工作跑断腿,现在买菜路上就能面试,特别合适我们这些要照顾孩子的人。”
精准的岗位匹配,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工作。该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练就了“三项基本功”:白天跟随网格员入户走访,晚上到夜市“蹲点”调研,周末在公园摆起“政策小摊”,全方位收集就业需求,精准推送岗位信息。
今年上半年,该县已开发“定制岗”“弹性岗”“微型岗”等各类“小专岗”1286个,帮助2300余名求职者成功就业,其中灵活就业岗位留存率达82%。
“我们要让就业服务像春雨一样精准滴灌,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价值。”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帅小妹表示。从菜市场到医院,从线上云服务到线下面对面,该县正不断打破就业服务边界,用散布城乡的“小专岗”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