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林霞 谢玲报道:近年来,丰城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创新探索油茶林下复合经营模式,彻底激活了林下生态空间的巨大潜能。昔日单一的油茶林,如今不仅成为助农增收的“聚宝盆”,更化身为涵养水土、改善生态的“绿色银行”,实现了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经济效益共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绿色动能。
针对油茶新造林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长的特点,丰城市大力推广“林苗套种”模式。在丽村镇石溪村彭坊油茶基地,86亩油茶新造林中套种油茶容器苗103万株,亩均栽植1.2万株。基地负责人算了一笔“生态账”:每亩2.5年投入1.8万元,可出圃油茶容器苗1.2万株,收益约1.2万元,5年内可完成两轮套种,不仅为油茶产业提供优质种苗,还让林地始终保持绿色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实现了“苗木循环、生态持续”的良性循环。
同一基地,“油茶+土鸡”的套养模式形成了奇妙的生态闭环。2000余只土鸡在油茶林中栖息,以林间昆虫、杂草为食;而土鸡粪便则成为天然肥料,滋养油茶林生长。这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还降低了面源污染风险。“林养禽、禽肥林”模式,是资源循环利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动实践。
如何填补油茶成林前的收益“空白期”?江西众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给出了答案——林下套种贡菊。在荣塘镇夏阳村的100亩油茶新造林下,每亩套种贡菊3000株,年投入1300元,可采收鲜花1500~2000斤,亩均年收益高达5000余元。“油茶+特色茶品”的组合,让绿色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每一片花瓣都承载着生态保护的责任与价值。
围绕“油茶+粮食”的思路,丰城市还积极推广“林粮套种”模式,让油茶林里结出了“致富薯”。在湖塘乡,江西金薯富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500亩油茶新造林下套种了淀粉薯,每亩年投入1500元,可采收3500~4000斤,收益约2000元;在洛市镇,江西御润坊富硒山茶油有限公司则在200亩油茶成林中套种商品薯,每亩年投入1000元,采收2500~3000斤,收益约4000元。鲜薯及加工品的销售,为油茶产业增添了多元收益渠道。
如今,丰城市通过多样化的林下套种模式,让油茶林实现了“一林多收”。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也拓宽了绿色产业收益渠道,更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