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烈日下,地表温度突破40℃,盘山公路上的空气仿佛在跳动。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明月山大队温汤中队中队长杨峰身穿制服与反光背心,额头上不断渗出豆大的汗珠。这是他暑期执勤的第21个日夜,也是他老毛病腰椎间盘突出犯得最厉害的一天。
这个在马路上“钉”了多年的汉子,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浇铸平安,把平凡岗位站成风景,将琐碎工作干成事业,诠释着基层交警“辛勤换通畅,汗水化平安”的风采。
假期里的“陀螺”
把安全线划在车轮前
连日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举办“夏日纳凉季”“千古情狂欢节”等活动,日均游客量激增。清晨7点,当许多人还在规划出游路线时,杨峰已带队员在景区入口设置好分流路障。空余休息时,他在家庭微信群发了张执勤照给女儿:“这个夏天,爸在山路给你们护航。”
连续20多天,他每天执勤超10个小时,成了同事眼中不知停歇的“路标”。入伏当天,雷暴突至,豆大的雨使道路能见度不足百米。杨峰带着队员在临水临崖路段拉起警戒带,自己守在最陡的十八盘弯道,扯着嗓子指挥:“别急着超车!打开双闪灯!”雨水顺着安全帽灌进衣领,与汗水混在一起流进胶鞋,每走一步都发出“咕叽”的声音。直到停雨,他才发现反光背心已被雨水浸透,贴在背上像块木板。
“越是假期,越得把安全线划在车轮前面。”一次执勤中,他拦下一辆超员私家车,车内是一个父亲带着四个孩子,急着赶去夏令营。在交通安全知识宣教并依法处罚后,他联系景区直通车协助转运,又掏出清凉糖安抚等车的孩子们。
夜聊中的“宣讲员”
让安全种子扎下根
“张大爷,你说孙子爱逆行,我带了本交通安全知识漫画册,孩子准爱看。”夏夜的村头大樟树下,杨峰搬出小方凳坐在村民中间,画册被人群有序、快速传阅。这是他创新的“夜聊”工作法——把安全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起初,发出去的宣传单常被丢在路边、警示教育片放映时观众稀少,他试着用大家能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例如,带着问题去“夜聊”,记下村民反映的“村口弯道太急”“里布水库没有路灯”“马路边有违停”等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带着温情去“夜聊”,听老人讲出行难题,给留守儿童讲交通故事;带着劝导去“夜聊”,用村里发生的真实事故案例当教材,比任何说教都管用,让大家将交通安全当作自家的事。
如今,“夜聊”成了村里的固定节目。今年以来,杨峰发放资料5000余份,组织放映20余场次,足迹遍布2000余户农家。去温汤镇大埠村时,孩子们总围着他:“杨叔叔,今天讲什么故事?”看着孩子们眼里的期待,他知道,交通安全的种子已悄悄发芽。
隐患前的“啄木鸟”
让每条路都平安
“这段护栏得再延长20米,不然雨天易出事。”在辖区最危险的温古线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现场,杨峰拿着卷尺反复丈量,笔记本上画满示意图。他常说:“隐患像定时炸弹,得多双眼睛盯着。”
今年六月的一场暴雨过后,他在省道311线巡查时发现滑坡迹象,立刻拉上警戒线,一边联系抢险一边疏导交通。一天一夜里,他只在警车里零散地打了3次盹。直到路通,他踩着泥泞的道路,拍照发工作群:“这下能睡个踏实觉了。”
处理农贸市场商户占道经营时,摊贩们并不理解,杨峰就挨摊劝说,又协调镇政府、城管开辟临时市场,既保障交通顺畅,又留下了烟火气。摊贩老揭说:“路通了,生意更好了,打心眼里佩服。”
今年,杨峰还带头协调群众反映集中的“硬骨头”:加装护栏、修复路面、增设警示牌……村民们指着新护栏说:“这是杨警官弄的,夜里开车看得更清楚,心里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