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牙百合脱毒育种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查看百合培育苗情况。 (本报记者 巫怡馨 摄)
剥片、清洗、漂烫、烘干、定型……近日,江西沃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百合干片加工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上万斤的新鲜百合经过一系列加工后,转眼间就变成了一袋袋百合干片。
“去年底,公司投资1500余万元,建设了百合干片和百合粉加工车间,日产能3.5吨左右。”该公司运营经理喻琛琪表示,“希望通过精深加工,进一步丰富万载百合产品种类,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万载是全国三大百合主产地之一,素有“百合故里”的美誉,尤以龙牙百合久负盛名。自宋朝开始,万载龙牙百合粉就被列为朝廷贡品。但是,百合种球带毒、连作障碍、亩产低等问题却成了万载百合产业发展的拦路虎,一度让万载百合产业陷入困境。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万载立足资源禀赋,制定出台《万载县推动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等支持政策,以科技赋能为驱动,坚持从解决种源入手、从高产栽培着力、从精深加工发力,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百合产业提档升级。
2022年年底,万载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建立龙牙百合脱毒育种实验室,创新研发了百合育种、高产栽培、连作障碍消除等技术,解决百合栽种瓶颈问题。2024年,万载百合喜获丰收,百合单球平均重量0.24公斤,亩产从1000公斤提高至1900公斤。
走进龙牙百合脱毒育种实验室,只见一罐罐百合培育苗整齐排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转接分化对百合球茎进行一一栽培,0.2毫米的茎尖组织在培养基中重生,等百合球茎在培养基器皿中逐渐长出绿叶再进行苗圃培育。
在江西沃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百合片繁育种基地,百合种球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该公司总经理喻辉说,“脱毒后的原原种,可以增强百合的抗病性,改进球体形状,提高百合产量30%以上。”
当科技重塑万载百合种源的同时,也延伸了产业链,让百合从“土疙瘩”变成了“金疙瘩”。
来到万载后稷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内,一条以龙牙百合为主要原料的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经封箱、捆扎,一箱箱包装完毕的百合面、百合粉等产品整装待发,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从第一代需凉水调浆、沸水冲泡的百合粉,到如今凉水与开水皆可液态成糊的第三代产品,万载后稷百合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科技赋能,让单一的冲泡方式变得多元。
“百合属于药食同源,应用前景广阔。”该公司总经理欧阳泉江一边向记者演示冷热双冲百合羹的冲泡,一边介绍说,“通过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我们解决了百合粉在冲泡方面的瓶颈。比如,我们研发的‘摇一摇百合粉’,打破传统,以前需要用开水冲,现在用凉开水即可。我们还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了多种口味。”
目前,该企业已形成涵盖饮料、健康食品、养生酒饮的4大系列30余款产品矩阵,其中6项技术获国家专利。
万载瞄准百合产业精深加工开展农业招商,先后外引内培10余家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百合粉、即食饮品等6类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60%。万载百合实现了从“初级农产品”到“全产业链矩阵”的跃升。
不止于此。一朵百合延伸出的新业态势头正劲:每年举办“520”百合文化艺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开发百合文创产品26款,新建百合广场、百合大道,拟建百合博物馆,广泛植入百合文化元素,持续擦亮“百合故里”品牌……
从皇室贡品到富民产业,万载百合正书写着传统农业的现代蝶变。目前,该县百合种植面积达3800余亩,标准化种植区亩均收益达2.5万元,带动2000户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
“下一步,万载将继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三年时间,力争实现百合种植规模超10000亩,百合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万载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唐秋庚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