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栋才老人旧照
“人活古稀不稀罕,奉献余热德为先。”黄栋才老先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眼角的皱纹像被岁月精心雕琢的沟壑,藏着一个世纪的风霜雪雨,却总在说起“做好事”时泛起孩童般的暖意,那笑意顺着沟壑流淌,仿佛能熨平时光的褶皱。
1926年出生的黄栋才,人生轨迹始终围绕着“教育”二字缓缓铺展。从高安市汉溪小学的三尺讲台到樟树中学的板书,再到高安二中的灯下备课,他一直手握粉笔,一握就是大半生。粉笔灰染白了他的鬓角,也在他掌心刻下了与教育事业血脉相连的纹路。那些纹路,是无数个清晨的备课笔记,是深夜批改作业的红色印迹,更是对一代代学子的殷切期盼。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位将一生奉献给讲台的老人,又将爱心的触角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当时,黄栋才征得同为退休教师的老伴卢月仙同意后,将部分养老金用于公益事业捐资助人。二老多次为上湖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为家乡上湖乡汉溪小学新建校舍捐资12000元,鼓励青少年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无论是捐资助学,还是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总能看到这对教师夫妇忙碌的身影。他们的善举如同春雨,悄无声息地滋养着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
2016年,老两口又做出了一个决定:设立“汉溪奖学金”,用以奖励汉溪村当年考取大学的学子,转眼间便已坚持了十年。如今,黄栋才老先生即将迈入百岁高龄,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却从未磨灭他心中的那份执着。今年暑假即将结束,他便一直催着子女:“该回去了,别误了孩子们的日子。”子女们看着黄栋才斑白的头发和被岁月压弯的脊梁,心疼地劝他天热少折腾,他们也能出份力。老人沉默片刻后同意了,拉着子女的手反复叮嘱:“一定要告诉娃娃们,好好念书,将来别忘了家,别忘了这片土地。”
8月17日,汉溪村奖学金发放仪式在汉溪村委会举行,不大的会场挤满了人,空气中洋溢着和谐喜悦的气息。受助的学生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们纷纷表示,黄爷爷和卢奶奶的奖励,不仅是一份物质上的支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望。这份期望将化作他们前行的动力,未来定会以实际行动回报这份深情。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黄栋才老先生正是这样的“苍龙”“老树”,他的雨露滋润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心田,他的德行善举早已在家乡传为美谈。十年助学路,是一位老人用蹒跚脚步在乡土大地上写下的最长情的诗,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对未来的希冀。这首诗还在继续书写,也必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