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雾未散,宜丰县棠浦镇南坪村南坪米粉加工厂内却已开始忙碌。浸泡、洗米、磨浆、滤浆脱水……经过十几道工序,做粉师傅们要赶在太阳升起前,将刚刚盘好成型的粉搬到工厂外的广场上晾晒,最终经过扎粉、检验、包装等工序,成了当地炙手可热的销售品。
“我们一年可生产35至40万公斤的南坪扎粉,年销售额达500余万元,常常供不应求。”南坪村党支部书记王立新告诉记者。这一扎扎不起眼的米粉,是如何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市场畅销货的呢?
口味是关键,或佐以小南瓜、猪肉、辣椒爆炒,或与新鲜河鱼一同焖煮,再简单调味。无论何种烹饪方式,米粉始终保持根根分明、不断不糊,其口感爽滑、强韧,并带有一丝独特的米香,食之令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惟想复食之。
形成独特口味的背后,是一道道传统工序的沉淀。“如今我们晒粉还是要晒三次、翻六遍,不急、不懒、不糊弄,才能做出好的米粉。”南坪米粉加工厂厂长王佳伟介绍道,南坪米粉早在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如今加工厂制作米粉的十余道工序皆沿用古法,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确保在“不离土”“不离味”的前提下,将南坪米粉传统手工艺制作与现代化、标准化生产模式相结合,从而最大程度上保留米粉的原味。
古法的严谨保证了风味,而现代的工艺则提高了效率。“以前磨浆、榨干、揉团等工序都依靠人力手工操作完成,不仅费力,耗时也长。如今通过引入机器代替人力,大大节约了人工和耗时,有效降低了成本。”王佳伟告诉记者,以前所有工序中最重要的晒粉必须在晴天进行,所以制作南坪米粉向来是看天吃饭,而现在烘干机的引入,让加工厂在阴雨天也可以照常进行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如何叫得响、卖得好?当地有着自己的秘诀。“我们的米粉没有任何添加剂,老少皆宜,喜欢的家人们可以抓紧下单。”在距离加工厂不到百米的南坪米粉专业合作社展厅内,主播熊青正在进行直播带货。“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直播带货、微信订单、直供餐馆、商铺零售等各种形式售卖米粉,目前效果非常好,经常卖断货。”熊青向记者介绍道。
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就业。“为了更大限度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我们以‘党建+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动米粉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全镇共有15家米粉生产商,通过打造‘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产业链,已吸引周边农户就业500余人。”该镇党委副书记唐亮高兴地说。
一根根强韧爽滑的南坪米粉,一头连接着过去,熟悉的美味承载着南坪老少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一头延展向将来,党建引领让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着越来越多勤劳的家乡人增收致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