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区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日期:08-20
本报讯 记者李澄报道:近年来,袁州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改革,聚焦群众“解纷难、跑趟多、耗时长”痛点,以“全周期管理”理念构建“预防在先、调解为主、多元联动、智慧赋能”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截至今年7月,该区通过“袁州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跨部门协同平台”(ODR)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1934起,化解11032起,化解成功率达92.44%。
三级平台“一体联动”,激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引擎”。该区以“高”站位推进阵地建设,由区委书记领衔,出台《袁州区落实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改革的工作方案》,有机整合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等平台,辐射带动28个乡(镇、街道),推动全区三级综治中心(平台)建设提质增效;以“广”维度丰富阵地资源,发挥区综治中心主阵地作用,安排14个部门单位常驻(信访局、司法局成建制入驻),引导自然资源、住建、工商联等部门组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进驻,建立涉事行业主管部门5分钟“吹哨报到”机制,广泛吸纳法律咨询专家等社会组织力量为群众提供“组团式”解纷服务,涵盖35类服务项目;以“优”布局明晰阵地功能,全量梳理和重构中心各项业务流程,优化法治化解纷路径,设置综合受理区、信访接待区、多元解纷区、法律服务区、劳动争议仲裁区、重点人员管理区、诉讼服务区、行政复议区、数智指挥区等9个功能区,实现群众诉求登记、受理、转办、办理全流程闭环管理。
解纷链路“无缝衔接”,搭建基层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台”。该区科学制定解纷链路,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办理等环节制定矛盾纠纷化解“路线图”,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及职责流程14项,建立综合受理、接诉即办、会商研判预警等9项机制;精准掌控“全盘局面”,以区、乡、村三级“分级诊疗”机制为抓手,推动建立1220个网格“首诊”、351个村(社区)“坐诊”、28个乡(镇、街道)“会诊”、区级“终诊”的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对矛盾纠纷实现闭环管理。同时,健全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平台)联动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机制,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基层,切实将矛盾纠纷和治安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组建“袁满解”专班,建立“领导包案、部门牵头、专班推进、多元化解”的“1+1+X+N”联动联调模式,对属地、属事无法化解的复杂纠纷和信访事项进行分析研判、协调跟进、督查督办,并抽调一批信访专干、调解能手、法律专家等组建工作组,实质性解决问题。2024年,“袁满解”专班已对241件复杂疑难事项进行了跟踪处置,成功化解92件。
创新赋能“融合发力”,实现群众大小事“圆满解”。该区将区综治中心打造成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和治安风险的“终结地”,依托省市数据平台打通数字信访、法院委托调解、12345热线、110接处警等信息平台,通过动态监测、智能研判、分级预警、风险评估等手段和“接单、派单、管单、评单”机制,统筹调度全年1.7万条社会治理信息,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构建“1+1+N”网格服务体系,做优网格化管理服务,指导成立“袁州义警”志愿服务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探索建立“社会矛盾‘袁满解’大听证”机制,在区综治中心打造听证“中心台”,推行“34613”五步工作法,并向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辐射延伸,常态化组织开展听证工作。2024年,累计开展各类听证会427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