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宜春日报

从打工仔到智能制造新秀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名农村娃,因家庭贫困,未成年即外出打工。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先后创办了门业公司、贸易公司、自动化科技公司等企业,公司科技研发、设备制造能力走在相关领域前列。他,就是宜春沃青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江平。

80后谭江平是袁州区南庙镇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高中未读完即于2000年远赴福建打工。由于他工作认真、聪明好学、吃苦耐劳、技术过硬,19岁就担任一家台资企业欧美客户区的车间主任。这家企业生产彩绘工艺品,有一次为了赶货,谭江平三天三夜没下生产线,同事们都称他是“拼命三郎”。凭着善拼、敢闯、能干的精神,谭江平年纪轻轻就走上了该企业副总的岗位,从而学习积累了企业管理知识。

然而,做打工仔并不是谭江平的人生目标。他积蓄了一定的资金后,于2005年返乡创业,在宜春中心城区创办了一家木门厂,从事防盗门、装饰门、防火门的制作、销售等,公司至今仍在经营。2016年,他又创办了宜春市开亿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代理经销品牌地板、油漆、饮料酒类等产品。2017年,他以资金入股,与合伙人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开发区创办了温州沃青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涉自动化设备生产线研发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技术和货物进出口等行业,吹响了向高新技术领域进军的号角。

创业无终点,创新无止境。2024年春,谭江平应家乡政府领导邀请,投资数千万元在袁州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租赁3200平方米标准厂房,成立了集科技研发、生产制造、设备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自动化智能设备企业——宜春沃青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当记者问及返乡创办企业的感受时,谭江平讲了几件亲身经历的事。

“这次返乡创业,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袁州速度。我们公司的车间和办公场所都是租袁州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标准厂房,既减除了漫长的建设工期,又节约了建筑成本,还大大地缩短了企业投产时间,而且家乡的服务也很到位。我们去年4月2日与袁州区新康府街道签订招商引资协议,4月3日就开工装修厂房和办公室。当时园区正在搞供水管道改造,取不了水,影响我们施工。我把情况向新康府街道的领导反映后,经过园区领导和相关部门协调,不到一个小时就调度洒水车将水送过来,帮助清洗车间地面。这么好的服务态度、这么高效的办事效率真是少见。3天后我们就把设备搬进来了,当年6月初就实现了投产目标。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真是跑出了袁州速度。去年8月份,公司迎接了袁州区委、区政府组织的重大项目巡回看变化活动,让我倍受鼓舞。”谭江平说道。

宜春沃青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依托温州沃青自动化公司优势,不断融汇行业智慧,投入400余万元引进和培养高技术人才,迅速打造一支强劲的专业技术队伍。目前,作为研发型、软件植入型科技企业,宜春沃青智能吸纳了60余人就业(其中两名残疾人),成立了研发中心,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研发人员5名、总装工程师15名、电气工程师6名、程序工程师4名、数控专业工程师15人。公司以高技术人才队伍为基础,投入先进数控设备生产线40余台套,根据客户企业需求研发制造生产智能设备、生产线等,助推各类型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

“我们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实现闭环生产,是零排放、零污染的生态企业。目前公司订单非常充足,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大量高新技能尖端人才。今年公司的产值预计在3500万元左右,实现税收200余万元。各级政府领导也在积极为我们企业解决人才问题。如果人才到位的话,两年内年产值将迈入亿元大关。”采访结束时,谭江平满怀期待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