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宜春日报

钢枪映初心 山河念英魂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第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敬爱的常伦同志:

今天,我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凝视着您留下的那支历经战火的三八式步枪,仿佛听到它在诉说历史,带我走入胶东的抗日烽火,看到了您英勇无畏的身影。

还记得掖县城南的白刃战吗?您扛着手榴弹箱冲上阵地,看到战友力竭,立刻冲过去,从背后死死箍住日军。战友趁机将刺刀扎进敌人肩头,您则奋力夺下那支三八大盖,反手贯刺,结果了敌人性命。从此,这支钢枪有了您的温度,伴您杀敌立功。左臂中弹那次,班长让您退下包扎,您却咬着牙继续冲锋,直到伤臂彻底麻木。战友史德明重伤被困时,您拖着旧伤用绑带系住他突围,子弹呼啸而过,您用身体护住他,自己却再次负伤。

在英模大会上,您戴着红花与罗荣桓、许世友等首长同坐主席台,会后却坚持帮战友铡草喂骡。记者要报道您,您却说:“比起别的英雄,我做得还不够,还是多写写别人吧。”照片里的您腼腆笑着,可手中的钢枪与坚毅的眼神却告诉世人:真正的英雄,在于无畏牺牲和坚定的信念。

在海阳长沙堡,您带领战士们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的青春年华。您的热血,浸透了手中紧握的钢枪。钢枪无言,但承载的精神却化作一曲长歌,《战斗英雄任常伦》的歌声迅速传遍胶东大地,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与士气。

如今,您的家乡孙胡庄已更名为“常伦庄”,这是人民对您永恒的纪念。走进村子,“任常伦事迹展览馆”的牌匾熠熠生辉,村道两旁的文化墙生动再现着您的战斗故事。每年上万人来到这里,触摸历史,更触摸一种精神——“轻伤仍杀敌、重伤不叫苦,舍命杀顽敌、坚持干到底”。曾经靠天吃饭的穷山村,如今探索“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小米、生姜、草莓等特色农产品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更将革命精神深植游客心间。村里成立了“任常伦精神传承志愿服务队”,青年党员结对帮扶孤老,村民议事会化解纠纷,文明和谐的村风已成常伦庄最动人的风景。这些变化,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磅礴力量的生动体现。无数像常伦庄这样的村庄,正从贫困走向富足,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书写着新时代“三农”发展的壮美诗篇。

您的连队——“任常伦连”的战旗始终猎猎作响。南部战区的这支劲旅,4次被授予荣誉旗帜,2次荣立一等功。新一代官兵传承着您的精神,转型装甲步兵的训练场上,他们争分夺秒研战法、练协同,把“人在阵地在”的信念融入现代战争;演兵场上,面对复杂地形和蓝方对抗,他们“学习任常伦,钢刀不卷刃”,从传统步兵到合成精兵的“三级跳”,让革新成果加速转化为战斗力。2015年抗战胜利日阅兵,“任常伦连”的战旗随英模部队方阵昂首掠过天安门,那一刻,全中国都看到了:英雄连队的血脉从未断绝,人民军队的钢铁意志在新时代愈发锋利。正如官兵们所言,您的精神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宝藏”,激励着他们聚焦备战打仗,锻造能打胜仗的精兵劲旅,随时准备捍卫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此时,我感觉到了这支三八式步枪的重量。它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您为民族解放壮烈牺牲的忠诚,也见证着今日中国的繁荣发展与和平安宁。您用生命诠释的信仰与担当,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从“任常伦连”到全军将士,从常伦庄到广袤城乡,共和国前进的每一步,都铭刻着奋斗的足迹,浸透着辛勤的汗水。

常伦同志,您的精神早已化作满天星斗,照亮着山河锦绣的未来;您的钢枪正在见证着我们,坚定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此致

敬礼

李 仲

2025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