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军就是在这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给乡亲们讲革命的。”8月8日,在靖安县三爪仑乡犁壁山,湘鄂赣边区犁壁山苏维埃政府旧址前围坐着几十名游客,该乡文明实践所的文明实践员正在讲述红色故事。近年来,该乡深挖红色资源、创新宣讲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照耀前行路。
“1934年10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边区犁壁山苏维埃政府成立,村民龚元茂被选为政府成员之一……”68岁的老村支书张兆贵用乡音讲述着从父辈那里流传下来的革命故事。他的声音朴实真挚,将当年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反“围剿”的英勇事迹娓娓道来。听众时而凝神屏气,时而热泪盈眶。“龚元茂被捕后,敌人对他施以酷刑,甚至剜出了心脏,但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没有屈服……”讲到动情处,张兆贵的声音哽咽了,听众无不为革命先烈的忠贞不屈肃然起敬。
张兆贵只是该乡众多红色故事宣讲员中的一员。为了让红色精神融入乡音、深入人心,该乡精心组建了一支“闪闪红星”宣讲队,邀请革命烈士后代、老党员、乡贤能人等担任义务讲解员,用乡音土语讲述身边的红色故事。烈士龚元茂的外孙孙克坤就是宣讲队中的骨干成员。他经常拄着拐杖走到犁壁山上,为前来研学的青年们讲述外龚元茂参加革命、英勇就义的事迹以及龚家一门忠烈的家风故事。每当讲到龚元茂英勇牺牲的场景时,孙克坤都会提高嗓音,让听众回到那血与火的年代。90多年过去了,龚元茂为之献身的中国共产党已发展壮大,但烈士的呐喊依然震撼人心,激励着新时代的听众坚定理想信念。
在该乡,这样的红色宣讲已成为常态化的文明实践活动。宣讲员们进村庄、入社区、到学校,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和文化广场上,用通俗易懂的乡音讲述红色历史和党的创新理论。他们的讲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真情实感,在与群众拉家常中进行红色教育。截至目前,该乡“闪闪红星”宣讲队已开展红色宣讲200余场,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红星村村民陈小娥说:“以前乡里村里给我们讲政策都听不太懂,现在他们结合具体事例讲,一下就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红色革命精神通过乡音桥梁,“飞入寻常百姓家”。
该乡宣传委员唐诗文介绍,下一步,该乡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把红色宣讲与基层党建、移风易俗等工作相结合,同时,邀请致富带头人向村民传授经验、指导技术,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