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宜春日报

消费者要的是好水果而不是“被教育”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发视频回应水果贵的问题。余惠勇说:“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他并不清楚所谓便宜之类的,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据8月11日《中国商报》)

商业往来中,企业传递产品价值、普及行业知识无可非议,这类基于事实的信息输出,本意是帮助消费者理解价值构成,属于积极的市场引导。但将“不迎合”等同于“教育”,甚至在消费者对品质、价格提出合理质疑时以此回应,显然偏离了商业服务本质。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不该是居高临下的教育与被教育关系,而是平等的价值交换。消费者用购买行为投票,选择的是符合预期的品质与服务;企业站稳市场,靠的是精准回应需求与持续创造价值。若所谓“教育”建立在对消费者合理诉求的倾听之上,比如普及水果保鲜知识、说明品种不同带来的价格差异,便是积极的市场引导。但一旦“教育”变为回避质疑的借口,甚至品质不达标、价格不合理的挡箭牌,就成了傲慢。

从市场反馈看,消费者的不满并非空穴来风。黑猫投诉平台上累计超3000条相关投诉中,百果园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此前曝光的“烂果改标签”“劣质果切”等事件,更让“高品质”的品牌承诺打了折扣。消费者为“高端”标签支付溢价,换来的却是与预期不符的产品,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反思品控漏洞、弥补服务短板,而不是指责消费者“不成熟”。水果作为高频民生消费品,品质是底线,诚信是根基,脱离了这些,再高调的“教育”也难获认同。

成熟的消费者不是被“教育”出来的,而是在一次次市场选择中历练而成。在信息透明化的今天,消费者通过比价平台、社群分享、测评视频,早已构建起价值判断体系。他们既懂得为高品质付费,也清楚不合理溢价的水分;既理解企业运营成本的客观存在,也警惕概念营销的套路。企业与其执着于“教育”,不如沉下心来,以更透明的信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以更扎实的品质让价格与价值相匹配,以真诚的服务回应合理诉求。

市场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最稳固的关系是相互尊重。企业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消费者自然会用信任回报企业的诚信。

少一些“教育”的傲慢和概念的包装,多一些服务的谦逊和品质的打磨,才是企业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根本之道。此次事件也为所有商业主体敲响警钟: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能留住消费者的是价值本身,而非说服技巧。(孔德淇 作者为广东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