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宜春日报

夏季储藏药品小妙招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第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药师,您帮我看看这瓶药还能用吗?”三伏天里,李阿姨拿着一瓶骨化三醇软胶囊递给我。我接过药瓶一看,里面的胶囊已经黏连成团,有些甚至破裂渗出油状物。这样的场景在夏季并不少见。高温、潮湿、强光是药品储存的“三大杀手”,尤其是软胶囊、栓剂、代煎中药等特殊剂型,更容易因储存不当而变质失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夏季各类药品的正确储存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帮助大家安全用药。

夏季不同剂型药品的储存要点:

软胶囊(如骨化三醇、维生素E、鱼油等)常见问题为高温易使胶囊壳软化、粘连,甚至破裂漏油。正确储存方法是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如卧室抽屉、药箱)。若室温超过25℃,可放入冰箱冷藏(2℃~8℃),但取出后应恢复至室温再服用,避免过冷刺激肠胃。已粘连或漏油的胶囊不可继续使用,应及时更换。

栓剂(如退热栓、妇科栓剂等)常见问题为高温易融化变形,影响剂量准确性。正确储存方法是通常应放置在阴凉、通风、避光的环境储存。由于栓剂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就会造成栓剂变软融化,此时在药物未超过有效期的前提下,可以将它放入冰箱冷藏室(2℃~8℃)一段时间,直至融化的栓剂再次凝固后即可继续使用,不会影响药物疗效。但需注意,刚从冰箱中取出的栓剂,不要马上使用,以免刺激或损伤用药部位的黏膜。如果严重软化熔融无法恢复原形,则应丢弃不用。

代煎中药常见问题为夏季高温易使药液发酵、变质,服用后可能引起腹泻或其他不适。正确储存方法是充分晾凉后放置冰箱2℃~8℃冷藏保存。确保完全冷却的代煎药在冰箱冷藏最多可以保存10~14天,但建议一次代煎不要超过7天的药量,以免变质。

糖浆、口服液(如止咳糖浆、中药合剂)常见问题:高温易发酵变质,糖分结晶或霉变等。正确储存方法:建议放置在20℃~25℃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即可,不需要存放在冰箱内。低温储存可能会使糖浆类药品析出糖结晶,降低糖浆的含糖量,从而为微生物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导致制剂不稳定,影响药物浓度。开封的糖浆剂表面容易滋生霉菌,未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可以保存1个月。开封后的口服溶液剂、混悬剂,在瓶口及瓶盖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室内常温下可保存2个月。服用时应在光亮处观察溶液,如果出现大量沉淀、块状物或酸胀、异臭、霉变、胀瓶等异常现象,表明药品已经变质,不能服用。

片剂、胶囊(如降压药、降糖药等)常见问题为受潮后易变色、裂片,影响药效。正确储存方法是应存放在原包装瓶或避光药盒中,避免放在厨房、浴室等潮湿处。铝塑板包装的片剂放在药品外包装盒中,放置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即可,如果不使用药品,不要弄破铝塑板。瓶装片剂开封后不要丢弃干燥剂,药品用完后拧紧瓶盖,放在药品外包装盒内,放置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若药片变色、碎裂或出现斑点,则不宜服用。

外用软膏、乳膏(如皮炎平、中药膏剂)常见问题为高温易导致油质分离,影响均匀性和药效。正确储存方法是在密封状态放置在避光25℃以下的环境中,不得冷冻。使用前检查是否分层、变色或有异味,若有则不可再用。

中药饮片(如黄芪、当归、枸杞等)常见问题为夏季高温易吸潮发霉、生虫、走油、变色等。储存方法是密封存放于陶瓷罐或玻璃瓶中,避免阳光直晒,可放入冰箱冷藏。若发现霉变则不可再服用。

夏季用药的特别注意事项:

急救药(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遇高温会加速药物分解,降低药效。建议随身携带时使用避光药盒,避免放在贴身口袋(体温会加速失效)。

夏季紫外线强,尤其注意避免出现光敏反应。服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磺胺类口服降糖药、降脂药等易致光敏反应的药物期间及停药后5日内,避免日晒,尤其是中午阳光强烈时段。如需外出,要撑遮阳伞、戴遮阳帽、穿防晒服,可涂抹防晒霜。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立即停药并就医。

家庭药箱夏季管理小贴士:

1.定期检查药品,清理过期、变色、变质的药物。

2.避免将药品放在厨房、阳台、汽车内(夏季车内温度可飙升至50℃~70℃)。

3.需要冷藏的药品应与食物分开存放,避免污染。

4.外出携带药品时,使用保温袋或隔热药盒,避免高温影响药效。

药品储存、使用不当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如果您发现家中的药品出现变色、粘连、异味等情况,建议咨询药师或更换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