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宜春日报

满溢安宁的小木楼

日期:08-11
字号:
版面:第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7月,城市的闷热如巨大蒸笼般令人窒息,我终于驾车逃离,向着山深处的一间民宿驶去。

山路弯弯,仿佛被无形大手反复折叠。回环行驶中,车窗外的林木愈发青翠,空气悄然变得爽澈,车轮的疾驰不知不觉间,将心底的躁动层层剥离。

那座两层木楼民宿,像被山林温柔拥抱着,幽静地藏在深浅不一的绿意里。初到的我走进小屋,推开木窗,山风无遮拦地涌入,裹挟着泥土与树木的清冽气息直扑肺腑;隔着林莽传来溪流淙淙声,如同山谷隐秘的回响。城市密不透风的噪声被彻底滤去,耳朵陡然被山间寂静包裹,一时间,竟因这过分的清空而有些茫然。

房间摆设简单,只有铺着竹篾凉席的木床,布着粗粗的纹理。触摸凉席时,指腹感到凹凸与微微刺痒,心底忽然冒出个念头:或许唯有这般触感,才够真切踏实。

清晨薄雾未散时,我便被早醒的林鸟啼醒。推开门窗,沁人山气扑面而来,瞬间提起精神。客栈东家老张夫妇正坐在院子小桌旁吃早饭。看见我,老张笑着招呼:“老兄起得早啊!喝口茶吧?”桌上摆着几样朴素乡间小菜,热气缭绕。我上前坐下,端起一杯茶香氤氲的水,抿了一口,温润茶汤入腹,悄然熨帖了城市生活累积的烦躁结块。阳光温柔渗入清晨水汽,老张夫妇的笑容,也这般柔和地融进心里。

山野的日子过得很慢,午后静卧没多久,睡意昏沉间,世界竟毫无声息地“熄灭”了——断电了!我忽然想起手机很久没充电,慌忙按开开关,荧屏电量标识已亮红灯。焦虑顿时如藤蔓滋长,我推开门惶然问老张:“这儿能充电吗?”

老张慢悠悠点上土烟,烟雾徐徐上升,嗓音裹在雾中,平静又模糊:“老兄莫急,手机没电就放下一阵子,不会无聊的。”那不紧不慢的腔调,像山间沉厚浓雾将我包裹,悬着的心一时不知安放,只得被烟圈轻柔推搡回屋。

黄昏悄然降临,电依旧没来。手机早已关机,廊下却点起烛火。烛火跳动着,将人影在墙上拉得时而纤细、时而魁伟。我在廊下坐定,看老张在摇曳光线下从容点烛。他递来一只粗瓷碗,里面是简单菜饭:“凑合吃点吧。”我默然接过,碗中温热从掌心扩散,流遍四肢百骸。温暖安宁的滋味简单厚重,让人生不出半点嫌隙。抬头望去,远山如墨,星光倒悬夜空,仿佛伸手就能接住一点光亮——那一刻我忽然醒悟,人所需并非无穷无尽,真正的安宁,原来有粗瓷半盏、烛光一泓便足够容纳。

几日过去,心也渐渐洗去尘烟。这天天气极好,阳光灿烂,我应老张邀请学做陶器。他拿出揉好的陶泥,湿腻沉重,触手温凉。见我笨拙小心的样子,他笑了:“用点心,泥土有灵性。”陶泥随刻刀缓缓转动,一道道凸起或凹痕被揉捏出来,像山石的皱褶,又似树皮的裂纹。汗水不经意滚落,无声融入未成形的陶泥。这未成的容器,渐渐成了我汗水与专注融合的胚胎,也是对大山笨拙而真切的致敬。泥坯慢慢有了模样,像将绽放的花苞。我抬头望向窗外,绵延山峰如绿浪起伏,心情顿时豁然开朗。

临行那天上午,雾气未散,山气清冽如沾晨露。我捧起那只质朴陶杯,粗糙表面留着汗水与指印,却像托着森林里一枚温热呼吸的胚胎——它在手心,我却仿佛能感受到整座山的脉搏微微跳动。

归途中我一直在想,都市那方盒子般的居所,容得下数不清的高楼和声浪;可这只质朴陶杯,却只愿盛着大山清凉的时光与澄澈的呼吸!自此以后,纵然满耳喧嚣,我也能侧耳听见林雾深处,那间民宿小木楼里穿梭飘动的安宁气息。

这并非终点,只是灵魂深处寻得的、山中小木楼那扇永远虚掩的门。我的人生终点,是要让心与灵魂里,有山风自由往返,让归途永远沾着溪水与晨露的印记。我想,往后的生活里,一定能抵达这个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