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吐槽带女儿试听舞蹈课,半节课女儿就自己跑出来了,说太无聊了,不想上。朋友又带孩子试上游泳课、体能课,结果孩子都以太累、不好玩各种理由推脱。朋友本想让孩子利用假期锻炼身体、增长本领,无奈孩子提不起兴趣。
我想到女儿平时坚持了几个兴趣班,她会不会也没有兴趣,觉得被逼着上课?我就告诉女儿,如果觉得累了,或者不想学了,一定要告诉我。女儿却说,学东西没有不累的,有时候也会累不想上课,但是上课之后立马元气满满,特别快乐。
其实女儿上兴趣班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的。孩子好奇心比较强,对什么都感兴趣,但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刚开始学舞蹈的时候,老师要求每天晚上练习基础动作。多次重复的枯燥动作,小孩子当然不愿做。我就对女儿说:“刚好妈妈最近在学习瑜伽,和你的舞蹈动作很像,我们一起来练习吧。”女儿顿时来了劲,还当小老师给我指点。有时候我们各自练习,有时候互相帮助一起练习,不知不觉,孩子喜欢上了舞蹈,慢慢坚持了下来。
后来读一本教育书籍时得知,原来我用的这种激起孩子兴趣的方法,叫做“钓鱼法”。父母想让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自己去做什么。想让孩子对音乐感兴趣,家里可以播放交响乐、古典乐,父母发自内心喜欢、沉浸其中,孩子就会好奇,跟着感兴趣。想让孩子对读书感兴趣,父母就自己捧着书读。想让孩子对运动感兴趣,父母就先做个“运动达人”。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的根源还在父母。有一次女儿上了一个短期的戏剧班,上课很开心,但是课后要背大段的台词。她闷闷不乐地告诉我:“妈妈,我再也不要上戏剧班了,演出的时候我肯定会说错的。”我翻箱倒柜找到了自己大学时参加戏剧社团的文化衫,讲起我参加戏剧演出的经历。我对女儿说:“只要多次重复练习,演出的时候自信满满,就算忘词,观众也看不出来的。”女儿没有想到我还有这样的经历,觉得妈妈能做到的事情,她也没问题,便鼓足勇气参加了演出。从此,女儿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了和我一起看话剧、看演出的戏搭子。
孩子是映照父母的一面镜子,当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想坚持的时候,家长不应只想着指责、打压孩子,而是要深深反思,是否自己培养了兴趣爱好,是否发现了孩子的特长,以及要思考如何引导孩子面对困难、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