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上高县图书馆匠心打造的24小时自修室正式亮相。作为县图书馆的有力补充与延伸,这一创新空间成功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时间维度上的桎梏,以免费之姿为广大市民敞开24小时阅读服务的大门。(据7月27日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
当城市的霓虹与晨光无缝衔接,24小时自修室正成为深夜里不灭的灯塔,映照出当代人对自我提升的追求。这种全天候开放的公共学习空间,是社会服务理念的一次进步——它打破了时间壁垒,让上班族能在深夜充电自学,让备考者能按自身生物钟自由规划学习。这一盏盏长明灯光,温暖了那些在深夜仍未停下脚步的追梦人。
进步不止于时间的延伸。如今的自修室早已不是简单的“自习座位”,静音区、讨论间、茶水角的功能划分,Wi-Fi、插座的基础保障,甚至部分空间提供的打印、寄存服务,都在细节处体现着对学习者需求的尊重。这种从“有地方学”到“学得舒适”的转变,让公共资源的温度具象可感。
但期待仍在生长。如何平衡24小时运营的成本与公益性,避免价格门槛将真正需要的人拒之门外?如何在保障深夜安全的同时,避免过度管理带来的压抑感?更重要的是,能否让这样的空间成为更多城镇的“标配”,让每个渴望进步的人,都能在深夜找到一盏属于自己的灯?
学无止境。24小时自修室的灯火,照见的不仅是个体的努力,更是一个社会对成长的包容与支持。它的进步值得肯定,而那些尚未被满足的期待,或许正是下一次前行的方向。(童其君 作者为福建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