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指引(试行)》(指引全文)正式发布,明确实体店可自愿承诺无理由退货,但需履约、不得虚假承诺,消费者退货需保证商品完好且不得恶意退货,同时对购物凭证遗失、商品完好界定、赠品处理等争议情形作出规范。(据8月4日光明网)
评:当规则清晰界定双方的权利与责任,当监管有力保障承诺的践行,“商家有信心经营、消费者能舒心购物”的共赢格局必将形成。
“多地明确女职工可休痛经假”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共鸣。然而,回溯1993年《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首提痛经假至今,30余载光阴荏苒,20省市接力出台地方规定,现实中这纸温情福利却仍在“最后一公里”步履蹒跚。(据8月4日《工人日报》)
评:政策温度不应只停留在纸面。唯有在出台之初便深植“落地思维”,精准预判并疏通实践梗阻,好政策才能跨越“最后一公里”,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程的温暖标尺。
“骑自行车送外卖3周,一共瘦了5千克,特别有成就感。”夜幕降临,浙江杭州“上班族”李然没有像往常一样钻进地铁,而是换下职业装,穿上运动服,戴上头盔,推出自行车,开启了“兼职”送外卖,“晚上一般接2单至3单,一天大概能消耗1000大卡热量。”(据8月4日中国新闻网)
评:“送外卖减重”这看似随性的选择,其智慧正源自于对生活的敏锐洞察与务实应对——健康管理并不总依赖昂贵的会员卡与器械,它就在我们每一次脚踏实地的奔波中,在每一次主动选择的呼吸里。
到肆季南河粉色沙滩感受“清凉一夏”,在西游主题乐园畅享欢乐时光,走进烟火气升腾的桂林路美食街一饱口福……今年入夏以来,传统避暑旅游城市长春以“清凉经济”助燃火热的文旅市场。(据8月4日人民网)
评:精准聚焦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打造更多创新性的消费场景和模式,“清凉经济”将带火更多专属消费场景,为消费市场增添新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调查发现,非居住空间改装的出租屋情况在租房市场上并不少见。对此,《住房租赁条例》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据8月4日《法治日报》)
评:多部门协同形成治理合力,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实际行动,方能逐步消弭群租房乱象。城市的安全与温度,需要法治的刻度与人文的关怀共同丈量。
记者发现,个别正规医美机构违规将械二类水光产品用于注射;一些没有注射资质的生活美容店、工作室,在这个暑期里公然提供代打服务;在部分化妆品批发市场,违禁的水光针剂、麻贴等产品,正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市场。(据8月4日央视新闻)
评:面对美容市场乱象,应该做到违规违禁现象出现在哪里,监管的利剑就挥舞到哪里。
最近,晚安牛奶悄然走红。它用上了“10倍+原生褪黑素”的宣传语,让人眼前一亮,很多容易失眠的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来尝试。但很多人喝过后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人称“比褪黑素还有效”,也有人吐槽“喝完两眼炯炯有神”。(据8月4日《钱江晚报》)
评:“晚安牛奶”究竟是助眠良方,还是花钱买安慰,人们要理性看待。最根本的是,莫让商家的营销噱头,蒙蔽了我们追求健康睡眠的双眼。
当前,一些追求潮流、猎奇的宠物爱好者,掀起饲养“异宠”的热潮。但“异宠”交易、饲养、救治、弃养等行为潜藏安全风险,关乎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需加以重视。(据8月4日中国经济网)
评:“异宠”不能任性宠,这既是生态文明的底线,也是现代社会的责任共识。唯有以科学为基石、以责任为边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