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赶集,天不亮就得挑着担子翻山。”刘忠明抹了把额头的汗珠说,“3个多钟头走到集市,肩膀都磨破了。”如今,这趟清晨6点半准时抵达村口的公交车,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据7月31日《赣西晚报》)
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尽了乡村交通巨变带来的生活改变,也讲述了公交车载着乡村奔向幸福的故事。15年前,13路无人售票车在高士北路口与石背村间艰难穿行,仅靠2辆车维系着乡亲们走出大山的希望。2016年,这条线路迎来蜕变,将湾田、信南等7个村落揽入怀中。这不仅是线路的拓展,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延伸,将资源与活力输送到每个角落,把“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局走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通途。
这条公交线路是城乡融合的坚固桥梁。它一头挑着乡村的“钱袋子”,让田间地头的蔬菜变成增收的“金疙瘩”;一头连着城市的“菜篮子”,为居民餐桌送上新鲜与安心。农产品搭着公交进城,城市的技术、信息、资金又顺着线路下乡,双向流动打破城乡壁垒,勾勒出一幅和谐共生的新画卷。由此,公交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城乡互动纽带,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向前。
15年光阴流转,公交车的车轮从未停歇,持续跑出乡村幸福“加速度”。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这条线路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扎实落地。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愿景,而是从开通一班公交、修好一条路这些民生小事做起。当更多乡村道路被公交线路串联,当每一个村庄都能感受到便捷交通的红利,乡村振兴的壮美蓝图必将更加清晰,农民迈向幸福生活的步伐也将愈发坚定有力。(许文武 作者为四川公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