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石江乡上舍村,静静矗立着一座始建于1840年的砖木结构建筑。90年前,年仅21岁的孤儿万也女在这里带领群众成立长乐乡苏维埃政府,竖起了丰城第一面红旗。如今,这座省级红色名村正通过深挖红色资源,将红色基因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穿过新铺的柏油路,仲夏时节记者来到上舍村长乐乡苏维埃政府旧址。这座纵深三进的砖木建筑占地400平方米,是丰城市目前仅存的一处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内,一件件老物件、一幅幅壁画、一块块展板、一段段文字,搭建起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仿佛把人带回到那段峥嵘的革命岁月之中……
1933年4月12日,新干县七琴乡苏维埃派邹治望等4人来到上舍村,他们号召农民亲串亲、邻帮邻,团结起来与土豪劣绅作斗争。14日晚,邹治望等人召集上舍村民万也女等10余位农民代表在祠堂秘密开会,成立了长乐乡农民协会,万也女任主席。
18日,上舍村四周29个村庄近千农民在上舍村参加长乐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当大会主持人邹治望宣布长乐乡苏维埃政府成立时,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乡农民协会和乡苏维埃政府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万也女同时担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
长乐乡苏维埃政府管辖29个自然村375户1316人,面积约25平方公里。长乐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紧锣密鼓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动员广大群众踊跃参加红军游击队,成立了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妇女慰问队、运输队,随时准备上前线配合红军作战。开展阶级斗争,打土豪、分田地,将从地主家没收来的衣物、被子分给贫苦农民。妇女真正得到解放,她们高唱:“不穿耳、不缠脚,真正好快乐!若要走得快,解掉绑脚带;男女要平权,快把头发剪;解痛苦,莫迟延;除压迫,冲向前!”
“那个时候,村里很穷,什么都没有,就靠一股子革命劲头。万也女是个孤儿,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大家都信服他。”上舍村党支部书记聂才保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这位年仅21岁的主席带领农民群众组建了一支14人的游击队,先后多次配合红军开展反“围剿”,最远突袭至丰城县城。
“作为丰城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唯一的红色政权,长乐乡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讲解员李晶正在给前来研学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经常有学校和社会团体来旧址参观,我们会重点讲述万也女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一个21岁的青年,是怎样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李晶告诉记者。
2019年以来,石江乡高度重视红色精神挖掘工作,整理形成“一部红色视频、一首红歌、一个红色故事、一本图书教材”,并积极推动红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人心,累计接待参观学习人次超过2.6万。
“除了深入开展红色精神挖掘工作,石江乡还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对旧址及周边环境进行系统整治,包括房屋修缮、广场建设、停车场等配套提升工程。”石江乡人大副主席袁海说,“红色文化是我们这里的底色,也是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新铺的柏油路宽阔平整,新开的民宿干净整洁,新修的停车场规范有序,如今的石江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乡村振兴的势头愈发强劲。“以前我们村条件很差,这几年路修好了、环境整洁了,来参观的人多了,村里人卖起了土特产、搞起了民宿,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上舍村村民管香香高兴地说。
红色是石江乡最鲜明的底色。如今,长乐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不仅是一处革命遗址,也是群众凝聚信心、青少年传承精神、乡村迈向振兴的重要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