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三亚晨报

别让“鼾声”掩盖孩子健康隐患

日期:07-23
字号:
版面:第05版:健康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卢智子

  “我家孩子晚上睡得可香了,天天打呼噜。”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将孩子打呼噜视作睡得沉、睡得香的标志,然而在耳鼻喉科医生看来,这种“睡得香”可能是健康隐患的信号——医学上的鼾症常与上气道阻塞相关,而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多是儿童鼾症的 “元凶”。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是位于鼻咽部顶壁和后壁交界处的淋巴组织,属于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出生后即存在,6~7岁时增生最明显,10岁以后逐渐萎缩。当腺样体组织增生肥大,便会阻塞鼻咽部,影响呼吸、睡眠、生长发育及其他生理功能。

  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常会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睡眠不稳或觉醒、喜趴睡等症状,还可能引发鼻窦炎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听力等问题。更需警惕的是,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导致颌面部发育障碍,形成“腺样体面容”——表现为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上唇上翘、面容呆滞等,一旦形成便难以恢复,严重影响孩子颜值。同时,它还会干扰儿童睡眠质量,造成“长不高”“长不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导致腺样体肥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感染,通常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咽痛、流涕、鼻塞等;二是过敏,常表现为慢性鼻塞、流涕、打喷嚏、眼痒等过敏症状,同时伴有口呼吸和打鼾;三是遗传和环境因素,这类因素导致的症状通常较为隐匿,主要表现为长期的鼻塞、口呼吸和睡眠打鼾。

  针对腺样体肥大,治疗方式分为保守与手术两种。对于轻度肥大、无明显症状或短期出现症状的儿童,经医生评估后可选择不治疗或保守治疗,包括使用鼻用激素、口服抗过敏药物,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受凉感冒等。而对于持续明显打鼾、张口呼吸、憋气、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已出现腺样体面容等颌面部发育异常,或因腺样体肥大导致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情况的孩子,则建议尽早手术。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口腔、鼻腔操作,在内窥镜直视下利用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无需外部切口。

  很多家长关心手术风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介绍,腺样体切除手术已非常成熟,创伤小,不会损伤面部,几乎不流血,手术时间也很短。术后可能出现喉咙不适和轻度疼痛,一般不影响进食;早期可能因创面肿胀导致鼻塞、打鼾加重,消肿后会缓解;1~2周内可能因创面伪膜覆盖出现鼻腔异味,伪膜脱落后异味消失。

  也有家长担心切除腺样体会损伤孩子的免疫系统,实际上,咽部除腺体外还有诸多淋巴组织可承担免疫功能。从临床来看,多数患儿术后身体状况会明显好转。至于复发可能性,目前由于手术是在内窥镜直视下进行,结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术后残体复发几率很小,仅极少数年龄小、存在过敏因素的患儿可能因持续反复刺激导致腺样体再次增生。

  暑假时间充裕,利于术后伤口恢复和居家护理,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黄金时期。为帮助患儿利用假期解决烦恼,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特别优化诊治流程,推出暑期“腺样体肥大”拯救计划:开设“鼾症”专病门诊,为手术患者优先安排住院;为每位手术患儿免费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SPT)检查;优化住院流程,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全程有专业医护护航,让家长更安心省心,助力孩子以新面貌迎接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