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三亚晨报

探秘泸沽湖

日期:07-11
字号:
版面:第07版:鹿回头       上一篇    下一篇

  ■罗曦

  品读《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倍感有趣。大唐玄奘法师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天取经,这天天色已暗,四人来到一繁华都市,八戒口干舌燥,打起一瓢井水鲸吸牛饮,发觉井水甘甜可口、回味无穷,便请师徒三人一起享用。哪曾想,片刻间个个肚子竟然大了起来。其怪异的形象很快被女士兵发现,她们迅速将他们“拿住”,押往地牢。一路上,他们几乎没见过男人,士兵是女的,臣民是女的,连稳重的大臣、俊朗的皇帝也都是女的。

  世上竟有如此奇不可言之地乎?

  还真有,它就是现在的泸沽湖畔。

  离开了丽江,当然要一探泸沽湖的奥秘:那地方真的只有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吗?尤其那“干翻”师徒四人,让他们身陷囹圄的女儿“井”——我想应是“泉”而非井,又身处何方呢?

  出乎预料,女儿泉竟然藏身于碧波荡漾的泸沽湖湖心里。想着师徒四人的窘态,我便迫不及待地从大洛水村爬上猪槽船,去找寻这个泉水秘密。坐上形似猪槽、横向仅容一人的弹丸小船,尽管船的些许摇晃令我心惊胆战,但我仍暗暗喊着号子,催着用手划桨的摩梭船家向夏日绿如蓝的湖心划去……顷刻间,眼前原本波平如镜的湖面上,突然出现了三眼漩涡,涡中泉水汩汩上冒,如鸣佩环,尤其清澈,呈靛青貌,船家告知这便是摩梭人的女儿泉了。

  我激动得险些站起来——好不容易才按捺住欲一探究竟的心情,旋即翻找瓶子装水。并不是我相信女儿泉的神奇功效,而是想品尝那“绿如蓝”的甘甜滋味,我一度怀疑“靛青色”的“绿如蓝”是天空的拓印,船家却让我将矿泉水瓶装的小半瓶泉水一饮而尽。我登时明白,“蓝”的秘密来自那三眼深藏地底的潺潺泉眼,亦来自湖畔那巍峨峥嵘的格姆女神(峰)的深情凝望。

  据说,格姆女神守望的,不止那些星罗棋布湖岸的摩梭村庄,她日日夜夜心无旁骛凝视着的,还有在泉眼后边那个叫“里务比岛”的碧绿小岛。它是摩梭人心目中的圣地,游人如织,莫非那儿藏有圣地的秘密?

  猪槽船一划一趋靠岸里务比岛。我沿着一条羊肠小道拾级而上,海拔不高的湖中小岛挺拔如东岳,任由我使尽浑身解数,都只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之后方驻足山巅,随即连连吃惊:这巴掌大的立锥之地,就是魁梧伟岸的摩梭人的发源地。山上云雾缭绕,长满了杜鹃花、野樱花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绚烂之花,芬芳一岛。

  信步下岛,接着泛舟湖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我还记得,书中那“倒霉”的师徒四人,被捉入皇宫后,命运竟然峰回路转。风流倜傥、一表人才的玄奘大师,险些成了女儿国国王的夫君。换了别人,何乐而不为,也免去千里跋涉之苦。难道是对订婚宴酒席不满意吗?那可是女儿国的国宴啊。奈何大师依然对事业始终不渝。

  女儿国“玉盘珍羞值万钱”的盛宴,今晚我们尽情享用——两壶烧热的琼浆玉液,令人垂涎三尺的摩梭烧鸡、特色腊肉干、蒸饼糖糕……我又想起西天取经路上经常挨饿的师徒四人,彼此狼吞虎咽的样子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入夜,我们扶着肚子,由导游带着走进摩梭人村寨,来到一角女墙围成的院落里,一丛篝火已在熊熊燃烧。一群摩梭男女鱼贯而入,熟练地圈出了三个人圈,手挽着手,载歌载舞,游客们拉起他们伸过来的手,跟随着蹦蹦跳跳,不亦乐乎。刹那间,一只大手伸到我面前,有些社恐的我急忙礼貌性一笑,一溜烟躲进角落去,且当一名“观察员”吧。篝火晚会逐渐进入高潮,摩梭男人与女人对歌,游客纷纷跟摩梭人PK歌曲,小院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惊奇地发现,摩梭女人的身材竟比男人高大壮实。在活动中,摩梭男人跑上跑下,忙前忙后;而健硕的摩梭女人也就跳跳舞,有点“磨洋工”的意味。男主持人能说会道,还能歌善舞,忙得热火朝天。我猛然想起之前翻阅过的资料,摩梭人是母系氏族社会,女人是核心,她们女耕女织,捕鱼种植,繁衍后代,而男人只是辅助力量。如此,不就是妥妥的“女儿国”吗?“女儿国”到现代,也和故事里的一样,生活幸福、和谐发展啊。思量间,我的孩子也做手舞足蹈状,加入了围着篝火欢乐的人群,欢声笑语在泸沽湖夜空飘荡。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东方 ,格姆女神静静地仰卧在泸沽湖边,大自然害怕她入夜着凉,找来一床薄纱似的云被,轻轻地敷在她身上。

  孟夏的泸沽湖,水面上会绽放出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它们同气连枝,洁净淡雅,通常三五片花瓣聚拢在一起,簇拥着中间一抹黄色的花蕊。它们像童话里的小白船般,漂浮在水面上,随波荡漾,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一如这一趟探知的摩梭人“秘密”,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