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慧膑
日前,崖州区水南小学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办学成果,荣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树起了标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藏着怎样的“密码”?近日记者走访这所小学。
水南小学坐落于有“诗礼之乡”美誉的水南村,占地229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245平方米。校内综合楼、教学楼、办公楼等多功能建筑一应俱全,环形标准化塑胶跑道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完备,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与运动环境。
步入校园,宽敞整洁的格局与绿树成荫的景致相映成趣。校园内文化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标准化运动场上,乒乓球台与篮球架有序分布,课余时光总能看见学生挥汗如雨的矫健身影,青春朝气扑面而来。
据了解,该所学校设有22个教学班级,学生897人,含三管班寄宿生14人。此外,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十多个多功能室,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近年来,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持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提升教职工政治素养与思想水平,打造高素质教职工队伍,为精神文明建设筑牢前提条件。
此外,学校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完善师德规章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教师行为,将师德考核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借助知识讲座、专题教育、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普及普法与安全知识,让“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深入师生心中。
“我们积极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精神,将校园环境整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建立以校长、教导处、大队部为一体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严格管理要求,做到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成效,推动校园“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作。
“我们学校经常开展特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四年级的学生李同学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水南小学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构建良好育人环境。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场所与资源,开设书法、国学、黎陶、藤编、水南故事手绘等特色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传统技艺,还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动手能力。漫步校园,文化墙上展示冼太夫人、钟芳、卢多逊等历史人物事迹以及水南村人文地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
从思想引领到环境浸润,从文化传承到活动赋能,此次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是对水南小学文明创建工作的高度肯定。未来,水南小学将继续深化文明校园建设,让文明之花在校园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