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三亚晨报

暑期儿童青少年健康守护指南

日期:07-02
字号:
版面:第06版:健康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暑假来临,如何让孩子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保持健康状态?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整理出实用建议,从作息、护眼、饮食、运动、心理、监测六个维度,为家长和孩子提供科学指导,助力孩子度过安全充实的假期。

  ■规律作息,稳住成长生物钟

  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暑期作息表,固定起床/入睡时间(周末波动≤1小时),采用“学习+运动”交替模式,全家同步营造规律作息的氛围。

  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9小时,培养早睡早起习惯。

  警惕“报复性熬夜”与过度补觉,避免生物钟紊乱,降低开学后“暑期综合征”风险。

  ■护眼有道,守护清晰视界

  用“番茄工作法”提升效率,每专注25分钟休息5分钟,4个循环后长休息15~30分钟,休息时远眺或活动。

  控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长,遵循“20—20—20”原则(20分钟用眼后,注视6米外物体20秒),小学生使用电子设备每日累计≤2小时,中学生≤3小时。

  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避免在过强/过暗光线中学习,选用合适的台灯。

  丰富娱乐形式,增加户外活动,用手工、科学实验等替代单一电子娱乐,增进亲子互动。

  ■均衡饮食,构筑营养防护墙

  保证饮食多样性,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涵盖谷类、深色蔬菜(占比超50%)、水果、肉蛋奶,每日饮水1500~1700毫升(优先白开水)。乳糖不耐受者可用酸奶替代牛奶。

  科学选择零食,每日≤15克原味坚果、150毫升无糖酸奶,少吃高油高盐高糖食品(如薯片、辣条)。

  限制含糖饮料,学会查看营养标签;优先选择新鲜水果,外出时可选100%纯果蔬汁(无添加糖及添加剂)。

  注意饮食卫生,夏季食材现买现吃,剩饭菜再次食用前需彻底加热至100℃并保持3分钟,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就餐选正规餐厅。

  ■科学运动,激活身体免疫力

  每日累计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跑步、跳绳、游泳等),搭配肌肉力量练习。

  合理选择运动时间,高温天气(>32℃)避免户外剧烈运动,可选室内瑜伽、健身操等。

  运动前要热身到位,运动中每15~20分钟补水100~150毫升,结束后避免立即冲冷水澡或喝冰水。

  中暑急救记住“移、降、补、送”四步骤。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降温,补充含盐饮料,体温>38.5℃及时就医。

  ■心理关爱,筑牢心灵防护网

  家长留意孩子假期情绪波动,及时引导排解不良情绪。

  强化亲子沟通,每日15~30分钟“专属对话时间”,运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避免说教式交流。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其参加绘画、音乐、阅读等活动,丰富生活,缓解压力。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引导用“我观察到……我感到……我需要……”句式处理人际冲突。

  ■健康监测,精准捕捉成长信号

  动态监测生长发育:每2~4周测量身高体重(晨起空腹),肥胖儿童可每周监测。通过身体质量指数(BMI)了解身体状态,超重/肥胖儿童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低体重儿童排查营养不良原因。

  科学引导青春期发育:通过科普绘本讲解生理知识,警惕性早熟信号(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男孩9岁前睾丸增大等),身高年增长>8厘米需及时就医评估骨龄。

  暑期健康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守护,愿每个孩子都能以充沛的状态迎接新学期。

  (本报记者 卢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