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许昌晨报

腐竹“蒸腾”非遗新“生”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07版:民生经济       上一篇    下一篇

许昌晟隆实业有限公司的腐竹生产车间

清晨的魏都区先进制造业园区,薄雾氤氲,在许昌晟隆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隆实业)的厂房中,正上演着“点豆成金”的神奇一幕:储存在高大的不锈钢罐内的东北大豆,经全自动生产线处理后,短时间内就形成了色泽金黄、油光透亮的腐竹。这正是晟隆实业用科技力量重塑百年腐竹传统技艺——将古老的非遗技艺与现代自动化技术完美结合,开创腐竹产业新模式。

晟隆实业的创始人裴永涛从小就在河街乡的腐竹香气中长大。河街乡有“村村磨豆腐,家家做腐竹”的传统技艺,腐竹制作早已融入河街人的日常生活,裴永涛也不例外。小时候,他就常跟着父母在腐竹作坊里打转,看着父母用黄豆、水等,制作出腐竹。那时的他还不懂什么是非遗,只知道腐竹是家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腐竹就这样在裴永涛的心里扎下了根。大学毕业后,裴永涛既当过“北漂”,也有过别人口中的“金饭碗”工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个从小种下的“腐竹梦”生根发芽。

后来,裴永涛创办了晟隆实业,想要把河街乡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并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一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他发现,传统的腐竹制作方法产量低,品质参差不齐,且腐竹制作这一非遗技艺受到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冲击,面临着失传的风险。“我意识到,如果只是守着老方法不创新,腐竹制作这一非遗技艺迟早会消失。”裴永涛说,“所以,我决心改进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发展。”

晟隆实业自创办之初就决定引入现代化的工艺去解决以前手工作坊的弊病。晟隆实业的生产车间里,看不到传统腐竹作坊里蒸腾的水汽和忙碌的人工翻浆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锃亮的不锈钢设备,从大豆筛选、干豆制浆到自动喷浆成型、恒温烘干,整个作业都流程化、标准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裴永涛说:“我们自主研发了全自动化腐竹生产线,工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真正实现了腐竹、豆皮等豆制品的全自动化、标准化生产,改变了传统技艺依赖工人经验的生产方式。该生产线使用国内领先的高压射流磨超细粉碎工艺,不需要浆渣分离,没有豆渣产生,实现大豆全成分利用。现在生产线能日产8吨腐竹和豆油皮。”

除此之外,随着工艺的改进,腐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随之增长。2025年7月14日,晟隆实业参加了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会上就有上海客商对着腐竹发问:“这腐竹咋每张都跟头层皮似的?”裴永涛自信地回答:“豆香温润,凭的是单一好料、老手艺,还有自主研发的设备撑腰!”晟隆实业坚守传统腐竹的豆香温润,从选料到生产,全链条标准化管理,确保每一张腐竹都保持传统风味。生产过程中也坚持不使用任何色素、增筋剂、漂白剂等化学添加剂。使用精准的温控系统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确保每张腐竹都达到“头层皮”的品质标准。

凭借标准化生产工艺和创新的生产技术,晟隆实业生产的腐竹、豆油皮相较其他豆制品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使大豆干物质利用率近100%,完整保留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B1和B2、钙、大豆异黄酮等全部营养成分,如普通腐竹每百克含约2.6克膳食纤维,而晟隆实业所产腐竹每百克可高达13.8克膳食纤维。“科技创新带来的品质提升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裴永涛说。与此同时,裴永涛积极挖掘腐竹文化,晟隆实业正在建设腐竹博物馆,原汁原味地还原非遗腐竹制作流程,不仅要让许昌腐竹卖得好,还要让更多人知道许昌腐竹的历史。未来将通过各种方式,讲好“许昌腐竹故事”,让这一非遗技艺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从手工小作坊到如今的现代化公司,裴永涛用科技创新唤醒了传统产业的活力,为“老”产品注入了新动能,让“老”产业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让千年腐制作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更加夺目的光彩。

■记者手记

非遗腐竹的焕新之路

初探晟隆实业,传统腐竹制作坊的烟火气与现代化生产线的科技感在此奇妙交融,豆香氤氲中的设备轰鸣声让人印象深刻,“老”产业与“新”科技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创始人裴永涛将儿时的记忆转化为现代化的产业实践,在他的创业故事里藏着乡愁与创新的双重密码——儿时腐竹香气萦绕心间,“北漂”归来却选择让非遗技艺“活”在当下,非遗不是静止的历史,而是活着的传统。唯有融入当代生活、接轨现代科技,老手艺才能真正“活”起来。

晟隆实业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用标准化生产保障品质,用自动化技术提升效率,用文化挖掘赋予灵魂——这正是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