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激活乡村治理动能
日期:09-22
推荐语
商庄村,一座浸润着红色记忆的村落,用鲜活实践诠释着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这里,“商庄军事会议”旧址诉说着峥嵘岁月,红色基因融入发展血脉——党建引领筑牢根基,红色旅游焕发活力,拉面产业拓宽富路,治理创新凝聚人心,人居环境蝶变升级。
——2024年河南省选调生、商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周文硕
日前,记者走进襄城县十里铺商庄村“,商庄军事会议”旧址里的老桌椅、旧地图,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成为村里最厚重的“红色家底”。
1948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原野战军途经襄城,在商庄村驻扎期间,召开了中原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团级以上干部会议,史称“商庄军事会议”。
依托这份独特的红色资源,商庄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村党支部以“商庄军事会议”旧址为核心,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七一”、国庆等重要节点,都会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学生群体前来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聆听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生。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强引擎”。商庄村一方面围绕“商庄军事会议”旧址,推出“重走革命路”体验活动,红色旅游的人气越来越旺,带动了村里农家乐、土特产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村“两委”鼓励村民发挥手艺优势,外出发展拉面产业。如今,该村村民在上海、杭州、常州等地开起20余家拉面店,50余名拉面师傅凭借地道口味在当地打响了名气,这一产业每年能为村民带来1000余万元的收入。
基层治理是乡村和谐的“压舱石”。商庄村划分了43个网格,推选党员、致富能手担任网格员。他们带着“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主动调解邻里纠纷、收集民情民意。为了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村里还建起了“积分超市”,村民参与义务劳动、遵守村规民约都能兑换积分,换取生活用品,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同时,村里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化解矛盾,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人居环境是乡村颜值的“加分项”。村里通过村民自筹、上级补助的方式,硬化了全村主次干道,铺设了排污管网,还与襄城县森源公司合作,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在环境美化上,主干道两侧的文化墙上,绘制着“商庄军事会议”场景、战斗画面;街角的小广场上,矗立着“不忘初心”主题雕塑;文化大舞台上,时常为村民举办红色戏曲表演、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农家书屋里,党史读物、农业技术书籍整齐排列,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精神粮仓”。
如今,红色商庄村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产业更兴旺、环境更优美、治理更有效、生活更富裕的方向大步前行,未来,它也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