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某日正备办早餐,突接建华电话,说他已将赠诗和近作送我住小区西大门门卫处,还补说是赶早搭车前来的,让我抽暇取读。
建华是20世纪60年代初我调市文化局时即结识的文友,风风雨雨数十载。那时他还在农村代课,故接触有限。后来他进城入职企业,当过办公室主任,还被聘为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在“许下七友”结社我等已退休,往来才多了些。
我曾说“七友”中具有诗人典型气质的有两位,一是王益龄,一是沈建华,细分二人尚有别。诗人多富激情,激情出诗,无激情则无诗。但激情失控是会伤人坏事甚至招灾引祸的,益龄吃过大亏!读建华文章知他亦是正规学校毕业生,最初分配至边远地区即操弄文编工作。不巧遭遇“七分天灾三分人祸”年代,诸难叠加,故吃过苦头多多,连慈母病逝也未能跪拜诀别。最终却被下放回乡务农,而后开始了他的“二次长征”。苦难淬炼了他,生活造就了他,他开始接近诗歌……有两句名言很切近他的人生实况:一、性格即命运,二、愤怒出诗人。耄耋高龄的他如今仍诗情未减诗意盎然,似乎每日每时都处身于诗的冲动和诗的构思中。几乎每天都有诗来叩门,有时竟一日数获。去年年底诗文集《启迪》刚上市,书香未散,不足半年时光,又有新书问世。目前他出版作品集有十二三部,有长短篇小说,有散文,有文史杂谈,更多的是诗,抒情短诗叙事长诗。他是“七友”中的高产作家,成绩斐然。经过岁月的淘洗生活的磨炼,他的诗在瘦身,已进入“炼意”阶段,从叙事型向哲思型过渡,屡出新意,时有上乘之作冒出并发表。有的选题新异不群,甚至是诗坛上不曾吟咏过的题材。语言更趋简短颇有词风,篇幅多不长近似小令,概括有四:短(句式)、小(体量)、新(题材)、深(题旨)。都说建华只差“临门一脚”了,有了那一脚,即可“成精”“成佛”。
4月23日宏伟自郑驱车莅许参观“赵红旗书法篆刻展”。同行者尚有《书法导报》副总编孟会祥、省书协原副主席云平和一位郑大书法学院研究生。我与宏伟暌别已10年左右。如今宏伟已是郑大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相见拥抱后他即赠我墨宝一件,扇面镜片上录司马光《居洛初夏》诗。右下添笔记写此行并赠一五言诗给我。
30年前浮上水面亮相书坛时张宏伟就现身于高光之中:1995年,23岁的他一举同时参加“三大展”——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展和全国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展。此有似昔时科举的“三元连中”,多少年仅此一现。我当时著文称“不只在许昌,在河南也绝无仅有,即使在全国书坛亦不多见”。几十年过去,不曾听到还有人亦获此誉。那时他还是白沙水库管理局的一名人事干部。擅书喜诗的白喜臣先生政余作书写诗不辍。他曾专程趋访宏伟,只见小屋四壁空空,除笔砚书刊外别无长物,最醒目的莫过于墙角那一大堆练笔的废纸。事后白先生曾对书友说:“此君日后定当有作为!”此言不虚。其间宏伟先后参加省内外和全国大型书展数十次并连连获奖。同时被授予“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等称号,可谓德艺双馨人书俱佳。书法是我国的绝艺,书法是中国的新宠。宏伟顺应改革大潮,在适当时机华丽转身为高校教师。他是顺遂的,他是幸运的!
“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在《留侯世家》中司马迁所说之物即怪物,怪物在此作“非常事物”解。他还说黄石赠书是天授,张良辅佐刘邦兴汉是天意。为此我们似可以说宏伟的顺遂和幸运亦有天佑。天佑其才,天佑其实力。比如说他的勤奋好学,比如说他对书法的酷爱、敏感和灵性,比如说他的谦逊、谨严、精明和精细,比如说他身上丝毫无有当今书界某些人的高视阔步颐指气使,比如说他的学者修养和文人气质等,都曾助益于他的成功。
目下宏伟已人到中年如日中天,未来空间辽阔浩大。相信他日后在书法创作和书法文化研究诸方面定会有新的开拓新的建树。
6月下旬一天上午,读书时手机响了,陌生号。接通后始知是诗人、许昌诗词学会创会会长、今《建安诗苑》名誉主编李国庆先生。他说本期《诗苑》发表张自立先生两首诗,受托要送两本给我,还说其中一首是写给我的……为此我想到乙巳仲春某日自立兄用手机发来贺诗两首:一写读王益龄先生诗文《杂草集》有感,一写因王之新著而联想到我。
哎呀呀,九十老翁还总惦念着我,每几年便有诗赠我。他是我文界学府师友中称得起传统文人之最后一人。老兄读过“孔孟”念过“子曰”,还上过洋学堂。曾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奠定坚实的旧学根基,书画印兼擅,诗精文美堪称全才,且引领一方书坛和艺苑……
论年齿他仅长我几岁,我却感到在学识学养和修身养性诸方面与他似有代际之差。我没有他深厚的国学底蕴,我没有他高超的才艺,我没有他的温文尔雅行方思圆……他原本该拥有更大的舞台,终因被冷藏了20多年而手足僵硬腿脚乏力,奈何!不圆满才是人生。老兄,愿您得米望茶,人寿笔健!
友朋题赠,自古难免不有夸饰溢美之词,但须把握尺寸,稍不慎则两伤。赠友诗多喜用典以古人或现当代名人作比,往往令受者面红耳热羞愧难当。获诗自立兄后,我即发短信给他以示礼谢:“老兄近作,扬善誉人,浓墨光大,用心良苦,令人感佩!”其实并未挠到痒处,话没有说到我心坎上。读建华诗我亦给他一短信,其中有“写我的诗言重了,读后十分不安!特告。”有半句话我咽了。孰料他至今仍不用短信,后通话时,我终于把那半句吐了出来:“今后千万别再写我了!”
师友赠诗,怡情益智。双手合十,且敬且礼。抬举过誉,自警自律。感念高谊,文字留迹。全尾全须,“克隆”如仪:
与人作嫁多少年,慧眼辨材费裁剪。飞针不啻张纯姐,泼彩亚如师大千。清癯苍健思缜密,仁怀博爱性达观。宁移白首乐善事,诚然萧相汉功前。
(张自立)
许下物华新,先生老斫轮。赋闲能煮字,朗抱一无尘。
(张宏伟)
耿介率直乃旌旗,大度宽容为心志。手中虽无《子夜》典,精巧美文胜巨制。与友交往溢真情,身边向无奸小吏。更喜评介文化人,东汉许劭今再世。
(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