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许昌晨报

玉米临近成熟遇阴雨天怎么办?农技专家来支招儿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记者 武芳)当前我市大部分玉米正处于灌浆期—乳熟期,该阶段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据气象部门预测,本周我市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若连日降雨可能导致田间积水增多、土壤湿度过大,易引发根系缺氧、植株倒伏及病虫害,严重威胁玉米产量与品质。针对此情况,9月8日,记者采访了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袁建生。

袁建生说,今年我市玉米生长前期受到高温干旱影响,进入灌浆期后,如果遭遇连日阴雨天气,玉米密植群体受到涝渍寡照、养分竞争、气体竞争和光热竞争的多重胁迫,易造成玉米穗位以下叶片早衰、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受阻、茎腐病大发生、茎秆倒伏、后期穗粒腐病加重等情况,不利于粒重增加。

“短时强降雨后首要任务是快速排走田间积水,避免玉米根系长时间浸泡缺氧,在排涝降渍的同时,要注意增强营养。”袁建生说,积水会导致根系吸肥能力下降,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0.5%尿素混合溶液,间隔7天再喷1次,补充养分,延缓叶片黄化,维持光合作用持续进行,预防玉米后期叶片早衰,保障光合物质生产能力。

袁建生说,如果有强降雨伴随5级以上大风,易造成玉米倒伏,需根据倒伏程度分类处置,避免盲目扶株加重损伤。轻微倾斜无须人工扶株,玉米自身具有一定的“直立恢复能力”,强行扶株易扯断根系。如果玉米已进入乳熟后期(果穗开始变硬),茎秆基部未断裂的可适度扶正,基部断裂的则无须处理,重点做好后续病虫害防控,减少籽粒霉变风险。

降雨过后,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加重病虫害发生,要加强“一喷多促”,优化中后期健康玉米群体。袁建生介绍,今年玉米中后期的主要虫害为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甜菜夜蛾等,可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或高氯氟甲维盐;主要病害是茎腐病,发病初期喷施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重点喷淋茎基部;叶面肥建议选用腐殖酸叶面肥(主要含黄腐酸)、生物菌肥,外加微量元素硼肥和锌肥等;生长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酯等,利于玉米雨后恢复与健康生长,延缓叶片衰老,增粒重、提单

另外,连日阴雨天气可能会导致玉米成熟期推迟,盲目早收会造成籽粒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袁建生提醒农民朋友要落实两项关键技术措施,一是适时晚收。当玉米苞叶变黄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时,即为生理成熟,此时采收产量最高、品质最优。适时晚收的时间把握方面,一般较群众习惯收获期晚一周左右为宜。二是籽粒机收。大田玉米生理成熟后,拉长站秆时间一周左右,籽粒含水率下降至25%,可实现籽粒机收。采收后要及时晾晒,使籽粒含水量降至14%以下;存储时注意通风防潮,避免籽粒霉变、发芽,确保玉米品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