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乐庆。资料图片
在魏都区人民法院,有这样一位司法技术工作者,工作近30年来,累计独自或共同办理各类司法技术案件5000余起,完成文检鉴定100余件且保持“零差错”“零投诉”纪录,接受业务庭技术审核及咨询1000余次,配合勘验现场超千次。他用数据铸就公信,以行动诠释担当,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他就是魏都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司法技术工作负责人孙乐庆。
2017年盛夏,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陷入执行困境。原告因重伤住院无力支付医疗费,法院需要快速评估拍卖查封车辆以解燃眉之急,但被告车主杳无音信。面对公告送达的冗长流程,孙乐庆主动请缨:“司法效率就是群众的生命线!”他和同事一起顶着烈日深入禹州西部山区,在崎岖山路上跋涉,到达后又历经3小时艰难寻找,最终将法律文书送到被告父母手中。随后这起案件快速执结,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司法温度”。
近年来,面对新型案件激增与案多人少的双重压力,孙乐庆以“创新+奉献”推动工作取得突破。他白天辗转多地勘验取证,夜晚伏案撰写工作日志,用“连轴转”的工作节奏确保每个技术结论经得起法律与时间的检验。当谈到自己出具的鉴定意见一次次被法官写入判决书时,他说:“司法技术工作者的价值,体现在让每个判决都有更坚实的科学支撑。”这种将个人职业追求融入法治进程的格局,正是新时代司法工作者应有的担当。
从青丝到白发,孙乐庆以责任精神打磨每个技术细节,用专业能力架起法律与科学的桥梁。12次魏都区人民法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的背后,是孙乐庆对司法事业矢志不渝的忠诚与奉献,更是其将“技术存真、司法求正”的初心熔铸进每份鉴定报告的匠人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