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6时刚过,禹州市无梁镇镇区人流量、车流量最大的岔路口开启了一日繁忙,身着红马甲的志愿服务队成员已在路口各点位就位。
“小王负责北侧引导,小单守好东侧人流,我在中间协调车辆。”该镇老党员郭明江一边分发红袖标,一边部署当日任务,这支由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正为岔路口的顺畅通行提供保障。
这个仅10米宽的岔路口,是无梁镇名副其实的“生活枢纽”,工人上班、学生上学、居民买菜、老人就医都要经过此地,还有10余户摊贩在此经营,是该镇的交通“咽喉”。
如今,站在岔路口望去,车流有序行进,摊贩在道牙内规范经营,送学车辆即停即走,整个路口忙而不乱。谁能想到,两年前这个岔路口还让当地居民头疼不已。“那会儿摊贩占了半幅路面,电动车见缝插针,小轿车摁着喇叭往前挤,叫卖声、争吵声、喇叭声搅成一团,谁都动弹不得。”在附近居住的群众胡彦彬说。
这一变化,源于无梁镇“志愿服务队+精准治理”的双重发力,由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摸索出一套“定点定时工作法”,为岔路口的顺畅通行保驾护航。他们在道路两侧划定区域,摊位一律不超道牙;按学校上学、工厂上班的时间节点灵活引导车流;送学生的车即停即走,吃早饭的客人统一把车停到巷尾空地;就连超市卸货,也提前约好改在早高峰后,避开人流高峰。
着眼“小路口”,治理“大作为”。这片方寸之地的蜕变,是无梁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构建起“党员+群众代表+群众”的网格化治理体系,由党员带头的志愿者服务队还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卫生保洁知识,带动群众参与庭院清扫,引导沿街商铺规整占道经营物品。
从整治人居环境到化解邻里纠纷,从保障出行顺畅到回应日常诉求,穿梭在人群中的那抹红色,早已成为无梁镇最动人的底色,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群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