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许昌晨报

党徽映初心桃李满乡野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06版:教育视野       上一篇    下一篇

张颖颖和学生们在一起。牛红 摄

晨曦微露,鄢陵县马栏镇实验小学的校园里已出现一个师生熟悉的身影:巡视校园、迎接师生,随后走进教室与学生共品书香。课间,她穿梭在教学楼与操场之间,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夜幕降临,她仍在灯下批改作业、打磨教案,直到皓月爬上窗棂。她,就是深耕农村教育一线23年的鄢陵县马栏镇实验小学校长张颖颖。

作为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许昌市教书育人楷模、拥有20年党龄的“80后”共产党员,她用坚守与奉献,为农村孩子和留守儿童点亮心灯,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业务能手”、家长称赞的“好校长”。

把优质教育“种”在乡村沃土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在有限的40分钟里,给孩子最有营养的‘精神大餐’。”这是张颖颖常挂在嘴边的话。为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她坚持带班上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精品来打磨。她的教案上,知识点的衔接、互动环节的设计、学生易错点的提醒,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她对教学的较真。凭借这份执着,她执教的《小桥流水人家》获评许昌市示范课一等奖;她辅导的教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参赛,被评为许昌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说课优秀示范课。

不仅自己钻研教学,张颖颖更像“领航员”,带动全校教师共同成长。每天,她都会随机推门听课,课后拿着听课记录与授课教师逐环节分析:“这个导入语可以再斟酌一下。如果设计成农村孩子熟悉的农作物,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他们会不会更感兴趣?”“小组讨论时,可以让内向学生先在小范围发言。”在她的带动下,鄢陵县马栏镇实验小学探索出适合农村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课堂效率显著提升,让“双减”政策真正在课堂落地生根。

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引擎。2023年,张颖颖牵头组建团队,申报省级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教育生态优化路径研究》。为获取第一手数据,她带领团队走访周边12所农村学校,收集300余份师生问卷;为破解课后服务形式单一难题,她结合农村实际设计“田间观察+手工制作”特色课程。经过一年的深耕,该课题于2024年成功结项,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推广后,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从65%提升至98%,家长满意率在95%以上。

为留守儿童撑起温暖晴空

鄢陵县马栏镇实验小学有285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情感陪伴的缺失成为他们成长中的隐痛。“这些孩子更需要有人读懂他们的心事。”张颖颖说,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并牵头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团队,建起温馨的心理咨询室。

她创新制作“三色档案”:绿色档案记录性格开朗、适应良好的学生,黄色档案记录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红色档案记录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每次遇到棘手的心理问题,她都会积极跟进:与家长反复沟通、制定个性化疏导方案、每周填写疏导记录,直到学生重新展露笑容。曾经有个叫小宇(化名)的学生,因父母长期在外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一落千丈。张颖颖每天课后陪他下棋、聊农作物生长,还联系家长每周与孩子视频通话。半年后,小宇不仅重拾学习信心,还成为班里的“农业知识小达人”,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如今已顺利进入大学深造。

为让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全体学生,张颖颖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培训,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校园举办讲座;每周开设“校长谈心时间”,在心理咨询室面对面倾听学生分享校园趣事、倾诉成长烦恼。“张校长就像妈妈一样,知道我喜欢画画,特意给我买了彩笔。”六年级学生小雅(化名)道出了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

让农村孩子绽放多元光彩

“办规范特色学校,育‘五育’并举人才”,是张颖颖坚守的办学理念。在她的推动下,鄢陵县马栏镇实验小学不仅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还形成了“文明守纪、乐学善思”的校风、“敏而好学、勤奋进取”的学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风。

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张颖颖带领教师开垦校园荒地,打造“班级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级都分到一块“责任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种玉米、栽蔬菜、养绿植。“以前不知道香甜的红薯是怎么长出来的,现在我种的红薯成熟了,还带回家给奶奶尝了!”四年级学生小浩(化名)脸上满是自豪。劳动实践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干农活,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动手能力。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张颖颖克服师资短缺、资源有限的困境,组建书法、舞蹈、手工、绘画、农耕文化等10多个特色社团。每到社团活动时间,校园里热闹非凡:书法社团的学生在宣纸上挥毫泼墨,手工社团的学生用玉米皮编织小篮子,农耕文化社团的学生则学习辨认农作物。此外,鄢陵县马栏镇实验小学还定期开展“六一艺术节”“十一朗诵节”“体育节”“入学礼”“毕业礼”等活动,让农村孩子也像城市孩子一样,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力量

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张颖颖深知,改变农村教育现状,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为此,她牵头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课,邀请教育专家讲解“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开放学校阅览室,为家长提供教育类书籍;组织教师开展全员家访,走遍周边8个村庄,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

起初,部分家长对“家长学校”并不认可,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张颖颖没有放弃,挨家挨户上门动员,用孩子成绩提升的案例、亲子关系改善的故事打动家长。渐渐地,家长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有的家长开始主动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的家长学会用“鼓励代替批评”,还有的家长带动邻居一起参加“家长学校”。截至目前,“家长学校”已培养学员500余人,不仅提升了家长的教育素养,还在村民中树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张颖颖的带领下,鄢陵县马栏镇实验小学先后获得“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单位”“许昌市名校”“许昌市文明校园”“许昌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许昌市市长教育质量奖先进单位”。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她23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自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农村教育紧紧连在一起。”张颖颖说。如今,她依然每天穿梭在校园里,用脚步丈量农村教育的宽度,用爱心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选择扎根乡村,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带着梦想走出家乡。这就是一名党员教师对初心最好的诠释、对使命最坚定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