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许昌晨报

让幸福养老“触手可及”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03版:关注·2025年上半年许昌市重点民生实事成绩单⑩       上一篇    下一篇

  服务人员在给老人理发。

  老人们在一起打牌娱乐。

服务人员在给老人按摩。

服务人员在给老人洗脚。(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本报记者李旭光提供)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老有所养,不仅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且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数据显示,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94.7万人,占比21.6%,65岁及以上老年人71.4万人,占比16.3%。我市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已然成为每个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受养老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员短缺等因素制约,农村养老一直是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点与难点。为答好农村养老这份民生考卷,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投入、建管并重、完善制度、强化保障,加快推动敬老院向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转型,不断满足农村老年人对安度晚年的美好愿望。

项目名片

今年要加快实施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全市将推进12所乡镇敬老院转型成为具有协调指导、全日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服务转介等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让农村困难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项目进展

提升农村普惠养老服务能力。截至6月底,37所乡镇敬老院已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所乡镇敬老院已完成基础设施设备改造,9所乡镇敬老院正在进行基础设施设备改造施工。

聚焦民生实现敬老院功能拓展

8月25日,阵雨驱走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了难得的凉爽。襄城县湛北镇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院内的葡萄架下,年逾古稀的姚恒老人和其他老人坐在一起,惬意地聊着天儿。

“我们这里有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书画室,还成立了‘小灵通’读报组、‘棋’乐无穷棋牌娱乐组、‘我锻炼,我健康’康复组、‘梨园春’戏迷会等多个兴趣小组。我不仅要参加集体活动,还得排练节目,可忙了!”提起现在的生活,姚恒满面笑容地说。

“我们的养老服务中心从一家养老院转变而来,实现心理咨询室、社工室、康复训练室、书画室、棋牌娱乐室、手工课堂多功能室一应俱全。同时,我们还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确保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和社会入住老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照护服务。”襄城县湛北镇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丽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并将其放在民生保障的重要位置。为破解农村老龄化加剧、传统敬老院服务单一及资源闲置等难题,我市今年又将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内容,深化农村养老服务改革,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为集协调指导、全日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服务转介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我市印发了《许昌市农村敬老院综合提升改造三年攻坚计划》《许昌市农村敬老院综合提升改造工作验收奖惩办法》等,坚持市级负责、县抓落实,实施农村敬老院综合提升改造攻坚计划,投入资金2.5亿元,对全市79家农村敬老院进行综合提升改造,优化结构布局,改善基础设施。全市农村敬老院新增床位3118张,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初步形成了布局科学、配置均衡、服务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落实《河南省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设置运营服务指引》,对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环境建筑、设施设备、运营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并统筹中央和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支持各地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建设;同时鼓励各地采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争取专项债项目资金、引进社会资金等方式,强化资金保障使用,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建好农村老人家门口的服务站

走进建安区河街乡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庭院整洁,绿植茂盛。雪白的墙壁上,“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力”“关爱老人弘扬美德”等红色标语分外显眼。

77岁的胡梅英正和几位老人在走廊里聊天。“一开始,我不想来住。”她告诉记者,虽说孩子平时忙碌,难免照顾不周,但自己之前对乡镇敬老院印象不好,感觉环境“脏乱差”,且住进去“会被人笑话”。后来,在过来试住了几天后,她对干净整洁的环境和护工的周到照顾很满意,很快办理了入住。

70岁的柏树李村村民李德松坐着轮椅在院内转悠。几年前,由于生病,李德松落下了不能行走的后遗症。“一年多前,我打算入住敬老院时曾到附近几个敬老院看了看,感觉这里环境很好,服务也不错,而且收费比较合理、离家近,就选择住到了这里。”李德松笑着说。

建安区河街乡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前身是河街乡敬老院。“在硬件方面,我们对院内路面和绿化进行了提升,对北楼一楼房间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在床头安装了紧急呼叫器,为每个房间打造了独立卫生间,房间内铺设有防滑地板和适老化扶手。为了让老人住得更舒适,我们还购买安装了模块式风冷变频机组,为每个房间都安装了空调。”许昌市益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田亚许介绍。

让老人生活幸福,“硬件”要达标,“软件”也要跟得上。“我们设置了活动室,经常带领老人一起做手指操、剪纸、看戏曲,还组织开展了20余次健康知识讲座,在丰富老人生活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我们还定期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让老人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田亚许说。

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得好不好,入住老人的感受是标尺。我市坚持以住养老年人满意为标准,严格按照省民政厅印发的《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设置运营服务指引》要求,聚焦适老化流程、环节,确保建筑面积达标,选址科学,布局合理,居室配置达标,功能区域完善。我市在一个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配备空调、呼叫装置、适老家具等设施;公共区域安装扶手、防滑装置,卫生间、浴室配备无障碍设施,设置评估室、康复室、医务室、多功能文娱活动室及室外场地,建设标准化厨房、餐厅、洗衣房,建成覆盖全面的视频监控系统,并优化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等服务流程,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了专业化水平。

打造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长葛市石固镇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将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至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和居家老年人,为辖区8000余户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服务;

建安区河街乡、桂村乡、苏桥镇敬老院实现转型后,开展的助餐、送餐服务覆盖周边14个社区,开展助餐、送餐服务1.2万人次;

禹州市文殊镇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全镇空巢老人、低保户、特困老人提供助洁、助卫、助浴、助餐等服务,辐射范围达15个行政村……

为了让优质的养老服务惠及更多农村老人,我市坚持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为目标,推动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做好入住老人养老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资源、人才、区位等优势,为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服务人员提供护理技能培训,协助开办老年食堂、设置老年助餐点,探索连锁托管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向周边老年人开放健身设施、活动场所,积极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辅具租赁、护理技能培训等服务,积极为所在区域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让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农村养老的核心阵地。

截至目前,全市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累计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娱乐、助餐、洗浴、康复等服务6.12万人次。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如今,在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市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各项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养老服务供给日益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正在成为农村养老的“资源池”“枢纽站”,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许昌模式”。

◆记者手记

让“夕阳红”更加绚烂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许昌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农村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无疑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举措。

农村养老一直是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受养老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员短缺等因素制约,农村老人的养老质量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何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许昌给出的答案是,加快推动敬老院向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通过完善功能、创新模式,不断满足农村老年人对安度晚年的美好愿望。

许昌在推进农村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运营机制上,政府主办与企业运营有机结合,既保证了公益属性,又引入了专业管理;在服务对象上,实现特困老人与社会老人一体供养,体现了公平与普惠;在服务内容上,注重生活照料与临床护理相互融合,满足老人全方位需求;在服务方式上,推动住养服务与居家服务协同推进,让养老服务更加灵活多样。

为保障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许昌还从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印发相关文件,对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作出具体规定;统筹各类资金,支持转型建设;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当然,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进过程中,还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金缺口、专业人才短缺、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但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创新探索,就一定能逐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让农村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养老,是家事,更是国事。许昌推进农村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是对民生关切的有力回应,也是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生动践行。期待许昌在农村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更多农村老人共享发展成果,让“夕阳红”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