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耕耘三十载,只为守护生命禁区
日期:08-11

每天早上查房时,申建利(右)都耐心地询问患者病情。资料图片
提到神经外科,你会想到什么?神秘、生死时速、生命禁区……
的确,神经外科作为医学“皇冠上的明珠”、素来以手术的高难度和高度精细著称。作为一名有近30年从医经验的资深神经外科医生——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申建利,更懂得大脑作为人体最精密的器官,脑部手术误差需控制在毫米级。每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终其一生都在攀登这座医学界的“珠穆朗玛峰”,申建利也不例外。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赶赴外地参加神经外科的学术会议及论坛,始终走在新技术的前列,为的就是能够更好地守护许昌人民的生命禁区。
毫米级精度,复杂手术的“雕刻哲学”
申建利与神经外科的结缘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神经外科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全国从事神经外科的专科医生很少。设备简陋、技术不成熟,手术难度极大,开颅手术死亡率高达30%。但敢为人先的申建利,并没有退缩,而是自告奋勇,从此开启“在刀尖上跳舞”的神经外科生涯。
在网上看到神经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叠千纸鹤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是个必经的训练过程。面对动辄几个小时的手术,数十年坚持锻炼,铸就申建利显微镜下连续10小时稳定操作的“手术耐力”,更成就了手术时如雕刻家般的毫米级精度的高超技艺。
一名36岁的男性患者,夜间突发脑干出血、呼吸心搏骤停,被紧急送往许昌市人民医院救治。面对如此年轻的生命,申建利容不得半点儿迟疑,立即急诊上台,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协作下,成功为患者实施了锥颅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出手术室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看到又挽救了一条生命,疲惫感顿时消散,心中剩下满满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持之以恒,从不间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申建利坚持每年参加宣武医院组织的世界神经合会教育委员会组织的高级研修班,至今已经20多年。2012年至2014年,申建利又专程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医院联合举办的中国神经介入学院进修学习。每年6月份,申建利还会参加中国神经科学研究院的培训会,重点学习脑血管疾病治疗及神经介入学等。他还经常参加神经外科各种学术会议及论坛,多次作为代表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技术。
这些让申建利有了更多和国内外知名神经外科专家直接接触的机会,既开阔了眼界,也了解到了世界上先进的神经外科技术,对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助力良多。更为重要的是,申建利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医者仁心,践行终身责任理念
“今日成为你患者的那一刻,或许便意味着终身的托付。”申建利时常将这份责任感铭记于心,并将其转化为医疗服务中的实际行动。每台手术后,他坚持亲自护送患者至监护室,确认生命体征平稳,即便深夜归家,也要致电值班医生了解高龄患者情况。一位脑瘤患者家属坦言:“看到申医生进入手术室,心里的石头就感觉落地了。”
这种责任感延伸至老年患者群体。面对80岁脑膜瘤患者,申建利拒绝“一刀切”,而是联合心内科、麻醉科进行多学科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为患者治好病。如果是疾病急性期,肯定选择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通过术中神经监测最大限度保护认知功能;若病情相对平稳,则选择用药等保守治疗方法。
“手术不是技术闯关,而是生命质量的全盘考量。”申建利说,“手术刀的价值,在于让患者术后能记得家人、能自主行走,当他回归社会及家庭时能获得幸福和尊严,这才是真正的‘治愈’。”
医学的终极目标不是战胜疾病,而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有尊严地绽放。“每一名医生都应该不断精进技艺,这才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任。”申建利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