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上饶日报

“绿标贷”精准滴灌 古宅民宿焕发生机

日期:09-28
字号:
版面:第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何丽华 操子圣 记者杨文娟报道:在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村口,一栋名为“留耕堂”的古徽派老宅依傍着千年古樟,正悄然经历一场蜕变。不久后,这里不仅将成为游客憩息的民宿,更将是一座活态的徽墨研习所,重现“徽墨名村”的往昔荣光。推动这场蜕变的关键力量之一,来自一笔50万元的“特殊”信贷资金。近日,由上饶银行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资金发放的“绿标贷”成功落地,为这栋古宅的活化利用注入了金融“活水”。

虹关村,明清时期享誉全国的徽墨制作圣地,素有“世间烟墨七分出徽州,徽州烟墨七分出虹关”之美誉。留耕堂是清末制墨大师詹成圭之孙詹国涵的宅第,建筑精美,历史底蕴深厚,承载着丰富的徽墨文化记忆。现任民宿主人吴志轩一心想要将其打造为徽墨文化主题民宿,计划恢复其中的“徽墨研习所”,让制墨工艺得以复原和展示,让游客能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然而,前期投入巨大,后续改造和文化功能拓展所需的资金缺口,让项目推进一度放缓。

转机来自金融机构的主动走访。上饶银行在深入乡村调研时,敏锐地捕捉到了留耕堂运营方——婺源县尚逸轩度假有限公司的发展困境与融资需求。“传统的抵押物不足,但项目的文化价值和绿色前景是显而易见的。”上饶银行相关客户经理介绍。针对这一情况,该行迅速为其量身定制了融资方案,核心是运用人民银行提供的低成本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资金,创新对接专门用于支持绿色改造与文化保护的“绿标贷”产品。

很快,一笔期限3年、金额50万元的授信高效落地。“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吴志轩感慨道,“它直接加快了徽墨研习所的建设进度,使我们能够采购专业设备,完整复原古法制墨工艺,并开设体验课程。这让我们不仅是在经营民宿,更是在‘活化’一座文化宝库,真正让古宅‘活’了起来。”

同样受益的,还有思口镇漳村的“隐溪草堂”民宿,它获得了30万元的信贷支持。这两笔共计80万元的资金,成为上饶市“再贷款+绿标贷”创新模式成功落地的首批案例。

这一创新模式的意义远不止于解一企之困。人民银行上饶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再贷款+绿标贷”的成功实践,打造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样板,精准地将政策性资金的“活水”引向乡村振兴中最需要滋润的领域。它有效降低了优质文旅项目的融资成本,同时激励经营主体更加注重绿色改造、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实现了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的统一。

据悉,未来人民银行上饶市分行将持续加大与文旅、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的协同力度,大力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用好用活支农支小再贷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对接民宿产业提质升级和文旅产业绿色发展的多元化融资需求,进一步扩大金融政策的覆盖面和精准度,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强大的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