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卢昕炎
北极圈航行继续,“伊斯坦布尔桥”轮的船员将在寒冷的极地度过一个特殊的中秋节。在这段航程中,他们会不会遇见憨厚可爱的海象呢?
海象是极地一种辨识度很高的哺乳动物。它们皮肤棕红,眼小视力差,却有着两柄标志性的长剑般的獠牙,全身褶皱仿佛披着一件皮大衣。别看它们体重可达一吨半,在陆地上移动相对笨拙迟缓,在水下却像是一群优雅的舞者。
海象是不折不扣的“美食家”,最喜欢吃蛤蜊等贝类。为了这口美味,它们练就了多种觅食绝技:有的像猪一样用嘴拱开海底泥沙,有的能吐出水柱冲开淤泥,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前鳍扇动海水,搅散泥沙。而那布满神经的胡须就是它们的“探测器”,能精准定位贝壳位置。找到食物后,海象会用嘴唇封住贝壳,用舌头产生真空,“嗖”的一声将肉吸出,仿佛人类吸食面条一般。
海象的獠牙是生活中最有力的武器和工具。獠牙可以作为“登山杖”帮助海象攀爬冰块,能作为武器进行自卫和争斗,还能凿开冰层保持呼吸孔畅通。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獠牙还是海象的“社交名片”,通过展示牙齿,它们能迅速在群体中确立自己的地位。
海象还有独特的变色本领。在阳光下,它们的皮肤会变成浪漫的玫瑰粉色;在冷水中,因血管收缩又会变为灰色。它们还能自主控制心跳速度,以抵御北极刺骨的海水。
然而,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海象和其他北极动物一样也面临着生存危机。由于海冰急剧减少,海象们不得不挤在狭小的海滩上,踩踏事件频发。许多海象被迫爬上悬崖,却因视力欠佳而坠崖。历史上,海象还因象牙交易遭受人类的大肆捕杀,种群数量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