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宁波日报

福明街道:“居业物·睦立方”铁三角炼成记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A5版:e眼关注/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江城社区“居业物”深度协作孵化“共享书吧”。

王博 徐梦艳 刘钰沁 文/摄

近年来,鄞州区福明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打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各自为战”的传统治理格局,创新构建“居业物·睦立方”协同共治机制,通过强化组织堡垒、优化治理路径,推动社区治理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共赢”。

强化功能定位 夯实协同共治组织根基

福明街道以“睦邻共治委员会”为核心,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睦邻共治委员会—楼栋党小组”一贯到底的“红链治理”体系,推动“居业物”三方深度融合,并下派党建指导员担任“政治导师”,嵌入治理架构、把关议事方向,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江城社区率先破局,社区党总支统领整合各类资源,组建“红色物业”4个、“红色业委会”3个,党员带头,以决策听证会、圆桌议事会为纽带,推动三方深度协作。

针对兰园小区围墙倾斜、篮球场噪声扰民等居民关切问题,累计议事协商20余次;在东方一品花苑小区,创新推出“管家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众筹孵化“共享书吧”“共享健身房”等项目。

优化路径规划 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堵点

福明街道通过“民意流水线”分层决策、“资源清单匹配”等方式,为社区治理绘制清晰路径,精准破解决策、赋能、监管三大难题。

新源社区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搭建“友邻说”圆桌会议平台,每月召开“居业物”三方联席会议,遇重大事项邀请居民代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面对拆迁安置户16年不交停车费、老小区无公共视频等问题,三方坐在一起“把脉开方”,逐一化解。

新天地西区5座老旧木桥因龙骨腐蚀存在安全隐患,社区通过“友邻说”协商,制定改造方案:向鄞州区慈善总会申请一部分资金,由社区治理达人引入公益基金会支持一部分,剩余部分小区自筹,仅用两个多月就完成改造。

波波城社区聚焦1600余名老年人的助餐需求,以“共享家”微改造为契机,开启多轮“居业物”协商。社区说服业委会将120平方米物业用房腾挪出来,改造成“共享厨房”和“邻舍餐厅”,并与二楼“老年大学”“读书阅览室”整合,形成35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中心。

“物业全程参与硬件改造与后期维护,社区引入第三方完善助餐体系,还组建了爱心送餐服务团,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饭,完美诠释了‘资源清单匹配’的治理效能。”福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注入外部动能

筑牢协同治理保障防线

为避免治理效能滑坡,福明街道通过组建“大业委会联盟”、成立专业“治囊团”、推行“红黑榜”考核等举措,为“居业物”协同注入外部动能,筑牢监管防线。

“大业委会联盟”打破单个业委会势单力薄的局限,通过“主任轮值”机制实现治理经验跨小区共享,东方一品花苑小区的“红色物业”运营经验便通过这一平台,为周边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由律师、法官、会计等组成的“治囊团”,则为复杂问题提供专业支撑。新源社区在处理停车费纠纷、波波城社区规划养老服务中心时,均借助了“治囊团”的专业意见优化方案。

此外,福明街道还制定了《物业管理工作考核实施办法》,从七大模块进行量化评分,实施“红黑榜”公开通报,同时推行公共资金“一账清”和第三方审计,确保决策透明、资金安全,为协同治理持续护航。

“以党建为引领,将‘居业物’三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这种从组织融合到路径优化、从内部协作到外部赋能的治理模式,不仅破解了一个个民生难题,更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福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