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守林
观点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风险和挑战的远征,更需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斗争智慧和团结伟力,坚定意志、增强信心、昂扬奋进,将精神传承转化为实际行动,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迈进。
A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挽救民族危亡、与残暴侵略者血与火的斗争中淬炼而成的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抗战,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个伟大胜利改变了饱受西方列强凌辱和摧残的屈辱历程,站在了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上,中华民族正式走向了通往伟大复兴的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在民族存亡的绝境中,由无数无名英雄的血泪浇灌、由坚韧不屈的民族魂魄反复锤炼而成的不朽精神丰碑。伟大抗战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展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揭示了民族危亡关头,全体中华儿女超越阶级、地域、党派界限,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意志构筑全民抗战的钢铁长城。这种情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深度绑定,形成“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集体认同。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体现出面对侵略者的血腥暴行,中国人民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姿态捍卫民族尊严。这种气节既是文化血脉中“威武不能屈”的延续,更是对民族独立与精神自主的终极坚守。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以弱抗强的战争实践,铸就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绝勇气。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游击,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证明:精神力量可超越物质劣势,正义信念终将击溃野蛮暴力。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昭示了十四年浴血奋战中,中国人民在绝境中开辟生路,于黑暗中坚信曙光。这种信念源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正义的信念不可动摇,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高度呈现,其内核在于以爱国主义为旗帜、以民族气节为筋骨、以斗争意志为血脉、以历史自觉为根基,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革命实践的高度融合,形成了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
B
伟大抗战精神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洞穿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顽强抗争磨炼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为民族独立、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被称为“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历史长卷上永不褪色的民族记忆,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不竭动力。
从历史维度看,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上形成的精神标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昭示我们:一个民族只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从现实维度看,伟大抗战精神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精神武器。历史启示我们: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往往决定着其发展的高度和韧度。从未来维度看,伟大抗战精神是凝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助于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伟大抗战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必将深深熔铸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伟大抗战精神中蕴含的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精神特质,为我们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矛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需要伟大抗战精神的支撑。今天,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局面,同样需要发扬这种精神,既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科学态度,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把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增进价值认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伟大抗战精神中“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高度一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战争的胜利。争取抗战胜利离不开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各阶层民众积极支援抗战。历史实践证明,我们在武器装备、经济实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14年,最终夺取胜利,靠的是全民族抗战的坚韧、团结以及陷敌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正确战略指导。今天,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同样需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首创精神,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锻造自立自强的品格。伟大抗战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践品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启示。抗日战争时期,面对物资匮乏、装备落后的困境,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开展大生产运动,展现了强大的自主发展能力。今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同样需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新征程上,坚持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力量推进现代化,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关键领域下好“先手棋”,确保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捍卫和平正义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与伟大抗战精神中“爱好和平、维护正义”的价值理念一脉相承。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的爱好和平、反对侵略、捍卫正义的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一脉相承。从抗战时期开辟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到新时代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伟大抗战精神的国际主义内涵。中国人民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珍贵,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现代化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C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心聚力勇毅前行
伟大抗战精神穿越80年风雨历程,依然激励我们奋勇前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把握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其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伟力。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政治基础。抗日战争的历史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无法建立,全民族抗战就无法坚持,抗战胜利就无法实现。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今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首要的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全国人民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前进道路上,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
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深化伟大抗战精神的研究阐释宣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其作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努力创新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宣传伟大抗战精神,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抵制歪曲历史、亵渎英雄的错误言行,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自觉融入发展实践,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遭受来自内外势力的威胁和挑战。“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运用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的敢于斗争、善于创造的智慧,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提高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以一往无前的胆魄和勇气,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着眼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彰显伟大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让世界正气充盈、乾坤朗朗。”新时代的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将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抗战故事,展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