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宁波日报

一个热线电话揭开三代师生缘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A3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林秀清(左)和乌老师重逢。(受访者供图)

记 者 王 佳 沈莉萍

郭婷茜 应秀一

9月7日19点50分,宁波日报热线接到一个市民来电。

“是宁波日报记者吗?我们今天看到了关于乌何何老师的报道,我妈妈就是她的学生!”电话那头的声音,是按捺不住的激动与期待。

来电人是陈女士。这个电话,是替她母亲林秀清打的。

一拿到当天的报纸,林秀清就看到了这篇报道。“这是我的老师,没想到还能再看到她的消息!”老人紧握着报纸,眼眶湿润了。

今年86岁的林秀清,是乌老师执教初期的学生,也是一名老师,如今已桃李满天下。

更巧的是,这份师承的缘分并未止步——陈女士追溯自己的学生时代时发现,自己的老师徐亚君,也曾是乌老师的学生。

一位教师,三代师生,就这样被一条新闻重新串联在一起。缘分仿佛在时光的缝隙里静静等待,直到这一刻被唤醒。

“我们很想去看望乌老师,最好明天就去。”电话里,陈女士的声音带着恳切,一次次重复着这个心愿。

9月8日15点,在宁波日报记者的协助下,陈女士陪同母亲来到宁波市南山老年疗养院,正好赶上院里在举办教师节活动。

一行人刚到时,乌老师正在台上。等她下台,目光落在林秀清身上。她的眼神突然亮了,立刻激动地喊道:“林秀清,是你呀!你来看我啦!”

那份清晰的记忆与一眼认出的喜悦,让陈女士深受触动:“乌老师虽然已经100岁了,但思路依然清楚,精神矍铄。”

陈女士告诉记者,这是两位老人时隔十年的再次重逢。母亲上一次见到乌老师,还是在乌老师90岁生日的那场庆祝活动上。

时光,仿佛在这一刻放慢了脚步。

在陈女士眼中,母亲林秀清对文艺的热爱,源于上世纪50年代她与乌老师的那段师生缘分。

当时,林秀清在半浦小学读书,乌老师也恰在此任教。乌老师看到了她的特长,推荐她参加校外活动,还去她家说服了家长给予支持,并鼓励她上台发言。

林秀清退休后,她与乌老师又在慈城的退休教师课堂上重逢。

那时的乌老师,依旧活力满满,带着大家练24式太极拳,还组织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将对生活的乐观、热情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

说起母亲林秀清,陈女士既自豪又忍不住打趣:“母亲对学生比对我还上心呢。”

“那时候的老师,真的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陈女士感慨地说。

这份质朴的师者之心,从乌何何到林秀清,再到更多老师,一代又一代地传承。

林秀清从乌老师手里接过一条“小金鱼”,开心地笑了:“做得真好看啊!”

这一刻,她不像86岁的老人,倒像当年教室里的小姑娘。这份师生情,跨越了半个世纪,不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