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陈章升
通讯员 裴庚益 李丽娜
这两天,随着酿酒葡萄采摘期临近,宁波奉化双岩谷生态农场负责人贾位忠忙得不可开交。除了上山查看葡萄长势、进村招募葡萄采摘工,他还要调试酿酒设备,对接省内外的葡萄酒“粉丝”。
“酿酒葡萄是‘葡萄大家庭’里的明星,主要用于酿制葡萄酒。今年,我们农场里的酿酒葡萄品质不错。”昨日上午,贾位忠和妻子陈晓平走进葡萄园,看到葡萄陆续成熟,心里感觉甜滋滋的。
贾位忠是一名“60后”农创客。2015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他回到家乡再次创业,与妻子在奉化区尚田街道桥棚村承包荒山试种酿酒葡萄。
经过10年努力,他们的葡萄园不仅被列入宁波市级标准化重点项目——葡萄高效生态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更打造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葡萄酒产业链。
葡萄种植总面积480亩
“以前,山上都是杂草、灌木。10年间,我们边开垦边种植,葡萄园总面积扩大到480亩。”陈晓平介绍。
陈晓平与贾位忠承包的荒山虽然土壤贫瘠,但是光照充足,适合酿酒葡萄生长。经过多年土壤改良及种植技术摸索,他们让“野酿2号”“马瑟兰”“赤霞珠”等6种酿酒葡萄成功“落户”桥棚村。
酿酒葡萄的个头比常见的鲜食葡萄小,每年8月下旬到9月中旬是它们的转色成熟期。
“从青色到红色,再从红色到黑色,近段时间它们在悄悄地‘变脸’。”贾位忠指了指葡萄藤上的“野酿2号”说,这款葡萄是从广西引进的,花青素含量高,果香浓郁,适合酿半甜葡萄酒。
自2015年起,贾位忠与陈晓平向广西等地的农科院专家拜师学艺。如今,他们对酿酒葡萄的种植管理已颇有心得。
“收完葡萄后不能马上剪枝,要等其‘回浆’,这样第二年长出的葡萄才能养分充足。另外,梅雨季要重点防治溃疡病、灰霉病。”贾位忠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会从外地引进一批羊粪蛋子,提升葡萄园土壤的肥力。
在贾位忠及有关部门专家的推动下,奉化区葡萄高效生态种植标准体系于2021年出台,包括《葡萄园建设规范》《葡萄栽培技术规程》等,共计62项标准。
“尚田形成了一套可向全市复制、推广的酿酒葡萄标准化种植管理模式。”尚田街道农办负责人介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桥棚村建起一座“共富葡萄园”。
让宁波葡萄酒走向世界
如何让酿酒葡萄变成品质上乘的葡萄酒?这是贾位忠时常思考的问题。
2016年以来,他和妻子斥资500多万元,从外地引进葡萄酒酿制生产线,在“葡萄酒朋友圈”逐渐打响品牌。
根据不同的酿造工艺,双岩谷生态农场面向市场推出干红、干白、白兰地、半甜四类葡萄酒。“我们建起现代化葡萄酒酿制车间、400多平方米的酒窖。”贾位忠说,前来订酒的既有本地老客户,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地“粉丝”。
记者在双岩谷生态农场葡萄酒酿制车间内看到,26个装有温度计的大型储酒罐分列通道两侧。“我们对采收的葡萄筛选、去梗、破碎,然后输送到发酵罐冷置。变成葡萄酒前,它们还要经过起温、发酵、皮渣分离等工艺处理。”贾位忠介绍。
10年来,贾位忠的酿酒葡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原本荒芜的山地也变得生机盎然。
“农场建成后,老贾为大家提供了就业岗位,相关村民有了稳定的山地租金。”桥棚村村民陈士杰告诉记者,去年,他在双岩谷生态农场打零工,总收入超过2万元。
在双岩谷生态农场,像陈士杰这样的务工村民有30多名。在贾位忠、陈晓平的带领下,他们让大山深处果酒飘香。去年,桥棚村村民从该农场获得的山地租金、薪资收入近50万元。
小葡萄串起致富产业链。对农庄的未来发展,贾位忠还有更大目标。
“好山好水出好酒,希望宁波产的优质葡萄酒‘走’向世界,也希望这条甜蜜产业链带动更多乡亲致富。”他向记者透露,明年,双岩谷生态农场的葡萄酒有望进入东南亚和非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