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高邮日报

我爱写小人物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6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  丁长林

  自2019年6月28日在《高邮日报》文学副刊登载第一篇习作《我爱高邮报》以来,我已坚持写作六年多,被《扬子晚报》《高邮日报》等用稿85篇。在被录用稿件中,多是赞美“小人物”的文章。

  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喜爱写“小人物”,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我本人就是“小人物”。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都是些“小人物”,我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熟悉他们,了解他们,记得他们的往事,能够不费力气写出他们。

  在《起名》一文中,从苏北逃难到高邮的“大侉子”,租了一辆人力黄包车,靠苦力拉客挣钱,老婆靠捡废品卖钱补贴家用。他们勤劳、朴实,在高邮站住了脚,生了儿孙,过上了幸福生活。

  《人牛情》写的马春生,把生产队交给他饲养、使用的一头牛当做自己的兄弟。鸡下的蛋、用菜籽换的油他自己舍不得吃,喂养大牛。在耕田作业时,他从没有打过大牛一鞭。大牛老了,他恳求队长不要把它卖掉,他愿一直养着它到死。

  《半夜锣声》写的是住在北门大街一人巷头破庙里的一位年近六十、无儿无女的驼背老人。人们不知他姓名,都称呼他驼大爷。驼大爷每天半夜三更,不管冰天雪地、狂风暴雨,都按时走街串巷,敲打着他那破锣,嘴里还高声喊着:“各家注意啦,防火防盗,小心火烛,屋上瓦响,莫疑猫狗,起来望望!”驼大爷从事更夫工作,完全是自发的,旧社会政府不给一分钱。居民出于对驼大爷的感谢,都不时给他送些米面油和家中不穿的鞋帽衣服。

  《李奶奶》一文中的李奶奶用丈夫车祸赔付款的钱,供儿子大学毕业。儿子后在南京一家研究所工作,买了房子,娶妻生子。孝顺的儿子想让母亲到南京和他同住,享受晚年幸福,但李奶奶始终不愿意离开故土。儿子便在县城给母亲买了大房,好让乡下亲戚上城看望她有个住处。

  我写的“小人物”还有很多,如《还是在家好》中的高大槐,《小明白》中为人算命的盲人,《桂香打工》的故事,《一双拥军鞋》中一个母亲为上前线的八路军高班长送“拥军鞋”的故事等等。

  我是“小人物”,长年和“小人物”生活在一起,他们有草木品格,自适自足地活着。我就爱写“小人物”、赞美“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