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宁
耄耋之年的父母身体不太好,行动也不方便。我为他们请了个保姆,保姆姓董,大我几岁,我称呼她董大姐。
董大姐中等身材,衣着朴素整洁,言语不多,说话慢条斯理。据她自己讲,她之前一直在上海、南京两城市做保姆,照顾老人的起居饮食。董大姐的经历正符合我的要求,于是留用了她。
第一天拆洗椅子上面的坐垫,晒坐垫内的海绵。傍晚,董大姐问我有没有针线,说是有一个坐垫上有一处开裂下来了,需要缝上。这个坐垫的开裂处有三四厘米长,有几年了,因不影响使用,也就没有在意。董大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主动与细心,让我顿生好感,放心将照顾父母的事情交给她。
很快,董大姐适应了父母家的环境。她以“爷爷”“奶奶”称呼父母,父母总是笑意盈盈地答应着。董大姐很勤快。小院的花草摆放齐整,董大姐为花草去枯叶、剪枝丫。客厅、房间、厨房的地面清洁。桌子上的物品摆放有序。厨房内的碗碟归类摆放,码放整齐;抹布洗得干干净净。卫生间没有异味,地面没有水渍,马桶、面盆擦洗干净,毛巾牙膏牙刷香皂梳子等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就连不锈钢猫碗也被董大姐清洗得铮亮。
今年六月份,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因吞咽功能丧失,进食时总是呛食,引起肺部炎症,需要住院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母亲插了胃管,通过鼻饲的方式补充营养。护士插胃管后,演示了针管推送流质的过程,并说明了注意事项。董大姐说她会,她以前为老人推送过流质。推送流质之前,董大姐首先准备好一杯温水,再检查流质的粘稠度,确认好流质的适宜温度。从空抽胃管确定胃内没有食物开始,到推送流质后清洗胃管、针管,董大姐一气呵成。推送流质结束后,为了防止胃管顶端的小塞子意外脱落,董大姐用纱布将它包裹起来,再用橡皮筋固定。这一细节,护士没要求,但董大姐做到了,做好了。
按照医生的要求,母亲需要少食多餐。董大姐每天早上六点准时为母亲推送第一餐流质,以后每隔三小时推送一次,晚上九点推送最后一次,一天六次。母亲住院期间,董大姐每天用破壁机打的流质、牛奶、蛋白粉交替为母亲鼻饲,母亲的营养得到及时补充,身体恢复得比较好,最明显的是脸颊圆润起来了。
母亲住院期间,因输液较多,小便自然多起来。董大姐每小时就查看母亲有没有小便。有小便,及时更换纸尿裤,并用温水清洗身体。每两小时帮母亲翻身一次,防止母亲因卧床时间长生褥疮。每天为母亲泡脚,定时为母亲做防血栓的腿部、足部按摩。母亲长期卧床,没有运动量,常常便秘,董大姐不嫌脏,毫无怨言地帮助母亲排便。母亲住院52天(中间出院3天),没有生褥疮,身上没有异味。护士每天查房、交接班时常常夸“阿姨做得好”。邻床的病员以及陪护的家人也多次在我面前夸董大姐做事实在,做得细,做得好。
母亲住院期间,病房内住进一个从重症监护室转来的老奶奶,陪护的是佝偻着背的老爷爷。老爷爷耳背严重,照顾老奶奶很不方便。董大姐看在眼里,在照顾好母亲的同时,主动帮助老爷爷照顾老奶奶,帮她翻身、擦澡、更换纸尿裤等。老奶奶出院时,家人来接,为表示感谢,想付些费用给董大姐。董大姐笑着摆摆手,没有接受,说:“顺手的事,不用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