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高邮日报

老徐的外号叫“老挑”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  王为江

  邻居老徐有个特别的外号,不管是村里的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叫他“挑挑挑”,为了叫着方便,大家就简称他为“老挑”。至于老徐的真实姓名,村里好多小辈都不太清楚。

  为啥老徐会有这么个外号呢?这和他“肩上总扛着扁担、手里常握着大锹”的经历脱不了干系。年轻时候的老徐,身材虎背熊腰,四肢粗壮得像四根柱子。像挑担子、挖土块这类体力活,村里没人能比得上他。二十出头的时候,老徐去部队当了铁道兵。经过军营的锻炼,他的身体变得像钢铁一样结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各种大型水利工程一个接着一个开工。每个村(生产大队)都要派出不少劳动力去参与,少的时候几十人,多的时候上百人。带队的人得是既能干活又能稳住阵脚的人。1958年3月,刚从部队退役回乡的老徐,就被委以重任,带着大家去参加高邮湖西复堤工程。这个工程时间特别紧,只有50个晴天,必须在汛期到来之前把防洪大堤的土方加固工作完成。村里专门开了动员大会,老徐在会上做了表态发言。他说话是巷道里扛木头——直来直去,简单地提出三个“挑”:第一,全大队选派我们这些壮劳力来工地,任务就是挑(土),从我做起带头挑;第二,我们吃的土方粮,是靠多挑土方换来的,多挑土就能多吃粮;第三,我们要挑出干劲,挑出成绩,“宁可少年死,莫要老年不如人”。老徐这番话,句句不离“挑”,讲得掷地有声,就像一把火,一下子点燃了大家心里的热情和斗志。

  高邮湖西复堤工程可不一般,它和普通的河流圩堤加高培厚不一样。这个工程要保证淮河入江的洪水经过高邮湖,水位涨到最高的时候,防洪大堤能安全度过汛期。复堤的标准也很高:大堤顶高要达到8到9米,顶宽3到4米,而且得在防洪圩堤脚线50米以外的湖滩开河取土,取土深度要达到5米。高邮湖的滩涂土层又沉又湿滑,走在上面软绵绵的,脚都使不上劲。要是遇到阴天,每挑一担土,得费好大的力气才能到达堤顶。针对这种情况,老徐率先提出了一个施工方案:开工抢挑外滩土,晴天抢挑垄沟土,阴天抢挑面层土。这样一来,开工就能比别人先行一步、快人一筹。

  那时候挑大型工程,早上披着星星上工,晚上迎着月亮收工,一般下午3点钟以后,会在工地就地休息一会儿,这叫做“歇仗”。一天里,早上、中午要叫人上工,歇仗之后还得催人继续干活。老徐一天三次喊工催工,喊来喊去,就一个字——挑、挑、挑。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奋战,老徐带的队伍在工程评比中脱颖而出,因为进度快、质量好,赢得一面优胜奖旗。首战就取得了胜利,老徐的“挑、挑、挑”也一下子出了名。

  庄上一位有点墨水之人,在老徐那根一米八长的桑树扁担上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挑遍华夏土”,下联是“担当水利业”,横批“挑挑挑”。从那以后,东到黄海之滨的滩涂海堰,西到洪泽湖的湖堤大坝,北到淮沭新河工程,南到长江岸边的江都水利枢纽,留下了“老挑”许多战斗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